怎样解决师范类高校“实习难、难实习”的难题?黑龙江省绥化学院大胆创新,通过把优秀师范生送到乡村学校进行半年“顶岗实习”,迈出了东北三省高校师范生实习支教的第一步,实现了大学生、乡村学生、乡村教师三方共赢。
实习就要让学生真下去
地处黑龙江省绥化市的绥化学院
2007年6月,有32所乡村学校向他们敞开了实习支教的大门。为保证实习质量,学院成立了以院长庄严为组长的实习支教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绥化学院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规程》等文件,全面调整教学计划,将学生实习时间由原来的两个月改为滚动式的两个学期。本着自愿报名、择优选拔的原则组建实习队伍,利用暑假对大学生进行严格、优质、高效的岗前培训。学院给每人提供每学期1500元的食宿补助,并在评优、入党等方面给予支教学生优先权。2007年8月,学院领导亲自把88名优秀师范生逐一送到兰西、庆安等县的32所乡村中小学。院长庄严走遍了庆安县的10所支教学校,党委副书记何玉洁看望了在望奎县支教的每一个学生,掌握支教学生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
真正实现了城乡教育共赢
一个学期的支教很快就结束了。当支教大学生们离开时,庆安县委书记亲自带队送行,并当场与绥化学院签订院县支教协议。第一批参加支教的大学生们流着眼泪告诉记者,参加支教这半年,自己成熟多了,我们永远也忘不了那些朝夕相处的孩子。庄严院长告诉记者:“已经有三个县提出要和我们进行院县合作,实习支教这条路真是走对了!”
首先,师范生真正上岗,其教学基本功得到显著提高。第一批支教生中有32人担任班主任,人均每周8节课。从备课、讲课到组织班会、进行家访,学生们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
乡村学校的艰苦环境,也让大学生经受了精神洗礼、意志磨练,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
其次,造福广大乡村学生,促进了乡村教育质量的提高。绥化学院的师范生所带班级的总体成绩在地方均列前茅;黄晶同学组织了庆安新春中学建校以来的首场文艺演出,让这个学校寂静了二十多年的上空第一次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歌声。
支教大学生用自己的激情点亮了乡村孩子的理想。他们和乡村学生的沟通,使一些学生的厌学情绪减少,学习兴趣增强,辍学情况也有好转。
绥化学院为乡村学校还提供了物质支援。学院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为望奎县后三乡中学、惠七中学捐煤110吨,为肇东市涝州镇中学捐书300余册,为庆安县发展中心校、丰田中学等建设了理化实验室、语音实验室。
再次,乡村教师也从“顶岗实习”中收获良多。农村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实习支教带动了乡村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