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的人生阶段来看,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成熟阶段,对他们进行家政教育,让他们了解作为家长应具备的素质、应承担的责任、应履行的义务,有利于他们幸福、和谐的生活。从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来看,家庭规划是大学生人生规划的重要内容,促进家庭人际关系的和谐,提高家庭成员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显然需
家政教育的国际比较
就高等学校开展家政教育问题,湖南女子大学“当代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通过横向和纵向视角,对一些国家家政教育的情况,对我国家政教育的发展沿革,进行了比较研究。笔者从这些研究成果中得到了两点启示:
一是美国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都很重视家政教育。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家政学从诞生之初起就在稳步发展。美国作为家政学的发源地,由于其飞速发展的经济,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消费观念,教育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学术教育渐渐转向适应生活和职能教育。在“教育即社会”、“学校即社会”等教育信条的影响下,美国在780所大学开设了家政专业,有的还可以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家政教育充分发挥其贴近社会生活的功能,地位日益重要。受迅猛发展的经济影响,日本的家政教育也比较发达,战前的家政教育是专为女生开设的传统科目,战后经过几次课程改革,日本的家政教育已成为男女生必修的普通学科,同时培养了大批“家政学”硕士、博士和博士后。
二是我国的高等学校家政教育起步较早,发展中有曲折甚至停顿。我国自古以来对于家政教育相当重视,先哲们早在2000多年前就将“个人――家庭――国家”三位融为一体,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理想追求的最高境界。从老子、孔子到孙中山,治家名篇不少。比较正规的学校家政教育始于1907年清朝光绪颁布的《女子学堂章程》。章程规定:女子不仅要学德操,还要学习持家必备的知识和技术。1919年,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开设了家政学课程,中国的家政开始进入高等学府。其后,震旦大学、燕京大学、圣约翰女修院、辅仁大学等11所著名大学开设了家政学系,使家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步入高等教育行列。但后来出现停顿,1952年全国高等教育院系调整,大学不再开设家政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使家政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复兴和发展出现生机。近年来,先后有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女子职业大学等50余所高校开设了家政专业或家政课程。
与发达国家比较,与我国当前大学生家政知识严重缺乏的现实需求比较,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还需要采取有效途径抓好在校大学生的家政教育。
家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校党政领导应把抓好在校大学生未来家长素质教育作为一项惠及“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来对待。一是认识要统一,思想要重视,要将抓好未来家长的早期教育当作事关社会的进步、稳定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二是要对在校大学生未来家长素质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懂得科学生活方式;既能接好社会主义的班,又能创造和谐家庭幸福生活的四有新人。三是要将在校大学生未来家长素质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从时间上和教学内容上给予保证。
组建好全国家政学专业委员会。鉴于家政学学科在我国高校中断时间较长,无论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还是课程建设上都有待加强。因此亟须相关部门牵头,整合各方面力量,组建好全国家政学专业委员会,研究、规范、指导家政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发挥家政学科在构建和谐家庭和和谐社会中的先导作用。
加强家政学师资队伍建设。在芬兰这么一个小国,都有近2000人的家政学师资队伍,比较起来,我国家政学师资奇缺,家政学专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是制约高校家政学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政策支持,加大力度促进家政学师资队伍建设。
对家政专业设置应与时俱进。家政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学科,它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四层面:一是研究型人才;二是教学型人才;三是管理型人才;四是操作型人才。家政作为一种职业也可分为两个领域:一是家政教育领域;二是家政职业领域。作为家政教育领域,从幼儿园、小学到大学都需要家政学素质教育。作为家政职业领域,家政是一个朝阳产业,特别是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几十年的实施,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家庭小型化的特点,人口老龄化等特点催生了诸如育婴师、月嫂、婚姻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家庭调解师、母婴师、老年陪护等职业。这在给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新专业申报和招生的难处。由于专业名称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许多学校办的家政学或家政服务专业,规模小成本大,难以生存和发展。相关行政部门应牵头进行调研,组织专家论证,解决市场热与教育冷的不协调状况。(作者系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