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今日发布了《2007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白皮书。近年来,在国人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之际,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开始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
特种设备一词听起来有些“玄乎”,其实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它
全国特种设备达443万台,同比增加9.8%
白皮书显示,全国特种设备数量逐年上升,2007年全国已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达到443.32万台,比2006年增加9.8%。另有气瓶1.32亿只,压力管道达62.17万公里。全国现有持证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409.02万人。
我国特种设备的生产单位,包括设计、制造、安装、维修在内,已达4.03万家,比2006年增加6%。
有关监察机构也应运而生。截至2007年底,全国质检系统共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2994个,全国现有特种设备综合性检验机构556个。2007年,全国质检部门开展特种设备执法监督检查270.7万次,责令整改事故隐患36.3万个,发现督促企业处理质量安全问题70.96万个。
2001年至2007年,我国特种设备事故发生数连续6年下降。2007年每万台设备发生事故数为0.81起,每万台设备死亡人数为0.90人,比2006年分别下降2.4%、4.3%。
2007年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256起,死亡325人,受伤285人,直接经济损失3337.03万元,比2006年分别下降14%、2.7%、18%、4%。其中,特大事故1起,重大事故1起,较大事故21起,一般事故233起。
解读事故发生原因及特点
归纳事故原因,大体可以分为六类:
――违规使用,造成事故202起,占事故总数79%。违规使用是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表现为使用非法设备、违章操作等。集中发生在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机动车辆领域。
――违规充装引发气瓶事故17起,占总数6.6%。主要表现为充装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气瓶、未按规定进行充装前安全检查、野蛮装卸等。
――违规安装,引发事故15起,占总数5.8%。集中发生在起重机械、电梯、压力管道的安装中。
――违规维修,引发事故12起,占总数4.7%。主要表现为电梯和起重机械维修单位无维修资质、违章作业等。
――制造质量问题引发事故7起,占总数2.7%。主要表现为非法制造、未按工艺要求制造、焊接质量低劣等,集中发生在锅炉、车用气瓶和压力管道元件领域。
――违规改造,引发事故3起,占总数1.2%。主要表现为电梯改造单位无改造资质、违章作业等。
而事故特点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起重机械、电梯、气瓶事故仍呈高发态势。在256起事故中,起重机械事故84起,气瓶事故33起,电梯事故33起,占总数的58.6%。
――场(厂)内机动车辆事故发生数上升最大,比2006年上升100%,与监管法规依据缺失、监管工作难以到位有直接关系。另有气瓶、锅炉事故起数分别上升27%、14%。
――4个领域的事故发生数下降:大型游乐设施下降20%、压力容器下降19%、起重机械下降15%、电梯下降15%。
值得一提的是,客运索道未发生事故。
专项治理攻坚战扭转事故高发态势
据质检部门相关人士介绍,全年事故下降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针对2007年上半年特种设备事故有所上升的状况,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组织开展了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和起重机械专项治理攻坚战。截至2007年底,共检查企业32.3万家,检查设备125.2万台,排查出重大隐患设备5.9万台,监督整改到位4.6万台,向政府报告重大隐患2948起。通过整治,一批长期困扰地方的区域性事故隐患得到治理,比如,重庆市局解决了困扰多年的过江索道安全隐患,浙江省局组织开展了港口起重机“冲击波”战役。
专项治理攻坚战使特种设备事故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去年下半年月平均事故比上半年下降36.9%。
事故高发态势的扭转还得益于质检总局开展的一系列基础性工作。比如,强化安全责任体系建设,31个省全部建立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责任制,特别是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已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为特种设备安全逐步夯实工作基础。
2007年全国特种设备监管到位率比2006年平均提高5至10个百分点:全国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平均达到97.6%,重点监控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8.1%,重点监控设备定期检验率达到97.5%,较大以上事故结案率达到100%,制造安装监督检验率达到99.8%,无证生产查处率达到99.9%,重大隐患整改督查率达到99.1%。上述7项指标,在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达到100%,它们是:北京、山西、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本报北京4月15日电)
安徽省含山县举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反应演习,图为参与液化气“堵漏”演习的消防人员用水枪对液化气站的储气罐进行冷却,降低“泄漏”的液化气体浓度。照片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