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4月17日电(记者赵秋丽 特约记者李志臣)近日,济南市命名表彰的首批8名“泉城学者”浮出水面,每人获奖5万元。至此,经过一年多的运作,济南市“泉城学者”建设工程开花结果,“泉城学者”成了济南新符号。
2006年9月,济南正式启动“泉城学者”建设工程。作为“泉城学者”建设工程招
据了解,首批8名“泉城学者”中,1名来自德国,5名来自其他省市,8家项目实施单位,多半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市属企业。济南市委组织部人才处负责人分析说,这充分说明了济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心和气魄,说明了济南在引进和使用高层次人才上的眼界和胸襟。入选首批“泉城学者”的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刘玉田教授认为,与“长江学者”计划、“泰山学者”计划等显著不同,“泉城学者”计划的创新之处在于,先有来自生产实践一线的项目,依托项目招纳人才、使用人才,考察人才,针对性、实用性和最终成效都显然高出一截。
据统计,首批“泉城学者”建设工程共申请发明专利13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直接培养与课题相关的人才133人,8家企业当年新增收入3.52亿元,利税0.42亿元,到2010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7.92亿元,利税2.04亿元。济钢、浪潮集团等8家单位也获得了济南市共680万元的项目资助费。
济南市有关负责人表示,济南市将加强对首批工程项目的跟踪管理,关注项目可持续发展,适时启动组织好第二批“泉城学者”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从而扎实推进“泉城学者”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