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在国人的心目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2007年,国家启动了“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程序,这标志着这项内容丰富、意义重大的文化建设巨型系统工程的正式开动。有关
中国运河研究的焦点实际上就是对运河城市文化的研究,当下正在升温的各种运河申遗议题,也大多是以运河城市为中心空间与主要平台展开的。本书的系统研究,表现在一方面以单个城市为对象深入研究运河城市文化的特殊性与历史内涵,另一方面以运河城市群为背景阐释运河文明的普遍性及其现代意义,这两方面的结合便成为本书解读、研究与阐释运河城市群文化的主旨所在。以大运河城市群为总体框架将运河城市建构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对它们共同的发生机制、内在结构、历史源流与人文精神进行学术梳理与现代阐释,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推动运河城市彼此之间产生更深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共识,同时对运河城市群在申遗过程中采取一致的战略与和谐的步调也不无裨益。
由于本书把城市研究放在运河城市群的系统中进行,所以对单个城市的特征能够在对比中揭示得更为准确清晰。比如对淮安市的描写,不仅指出淮安地处中国南北方交界处,同时体现出南北文化的差别与对接,还细致描绘了由于大运河北方航道的逐渐淤塞,淮安出现了“南船北马”周转站的奇异景观。
本书独特的视角还在于十分关注千年运河在大众民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作用、价值和意义,从大众生活和个体世界的立场出发重新解读运河文化,成为本书编撰的基本出发点。从这一观念出发,本书的编著选择了一个比较特殊的构架,即以运河之滨的十七座主要城市生活为中心,依次展开对于运河的考察。城市是人居中心,是人的生活世界以及情感世界集中展开的地方,正是在城市生活的语境中,运河本身的文化意义才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运河造就的城市生活和城市生活造就的运河文化,成为作者在考察每一座城市时的两个重要侧面。本书取材广泛,从官方正史、地方志、诗人文集记载,到关于运河的歌谣、竹枝词、传说、民间故事等,都用来细致表现运河城市文化的各个侧面。运河城市中生活着的人物是丰富多彩的,帝王将相、名宦能臣、豪商巨贾、文人墨客、贩夫走卒、市井小民等等,本书将这些三教九流人物的相关记载材料纳入运河城市群文化体系中加以整理挖掘和重新解读,展现出了一幅幅生动的运河城市生活画面。总之,本书的特点在于从惯常见解中拨显出运河文化的人文内涵,从而展示出历史深情的一面;同时又在习见物象中显发运河文化的曲径通幽,使读者耳目一亮,这又展现出文化深思的一面,这使得本书堪称新近运河书丛中的一颗闪亮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