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京西宾馆会见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部分基层部队人大代表时,与向南林亲切握手。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3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京西宾馆亲切会见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部分基层部队人大代表。
“听说你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标兵?”握着向南林的手,胡锦涛问道。
“我做得还很不够。我们青年官兵要时刻牢记主席的嘱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提高打赢本领,按照主席提出的‘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做让主席放心的好战士。”
“今年多大了?”“28。”“这正是年轻的时候,年轻要有为啊!”胡锦涛勉励向南林在部队现代化建设中再立新功。
从训练场上的“菜鸟”到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一次的军事尖子,从普通战士到青年士兵的楷模,沈阳军区某高炮团修理连二级士官向南林,在军营与时代的海洋中收获和奉献着人生的价值。
大海因为浪花而奔腾不息,浪花因为大海而永不干涸。合着大海的涛声,融入绿色方阵的向南林和他的战友们奏出了一曲壮丽的当代中国士兵之歌。
“理论会让你的目光看得更远,远方的风景会让你更加努力前行”
你想象不出这个年轻的士兵有多优秀――
入伍9年,学习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40余本理论书籍,写下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创办《理论之窗》小报,用战士的语言解读创新理论。2004年以来,他给官兵、驻地学校等单位作报告40余场,很多大中学生把他的话当作座右铭。9年里6次换岗,却在沈阳军区、某集团军组织的专业技能比武中7次夺魁,曾神奇地使50余台趴窝的大型装备“起死回生”;作出6部教学课件,编出20多万字的操作教程,培训15名号手、5名教练员;在《军械理论与实践》等专业杂志发表《综合测试仪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部队应急输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6篇学术文章;潜心研究带兵心法,带过的战士有60多人成为业务骨干、20多人当上班长。
一个从巴山蜀水走出来的农家子弟,一名基层连队的士官,一个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为何如此刻苦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在短短的9年间何以取得如此成绩?又缘何对个性张扬的青年人有如此吸引力?
仲春时节,带着诸多疑问的记者,采访了这位士官以及他的战友。
与时下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那个有些木讷的男主角许三多不同,二十七八岁的向南林思维敏捷,口齿伶俐,个子不高,微黑,很阳光的样子,一笑眼角便生出些许鱼尾纹,显得比同龄人成熟。
向南林1981年9月出生于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万家乡自生村一个红色家庭,爷爷是党员,父亲18岁就入了党,后来还当了乡党委副书记。9年前,向南林走出“难于上青天”的蜀地参军。入伍后,沈阳军区的雷锋、“红九连”、苏宁等典型人物和集体深深地影响着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的向南林。
“见贤思齐”,向南林开始读起了党的理论书籍,逐渐对党的创新理论有了一种亲切感。直到有一次,他在一次演讲比赛中听到《你信什么?》的演讲。演讲者讲的是,南京市白下区地税稽查分局的先进个人张琦,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还强烈要求入党。张琦的故事深深触动了他,使他坚定了对党的信念,再读党的理论书籍便上了瘾。
向南林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诠释学理论与自身成长的关系:“理论会让你的目光看得更远,远方的风景会让你更加努力前行。”他还写道:“我们总说要听党的话,党的创新理论就是党的话。”
记者曾问他:“你一个当兵的,按理说把军事训练抓好就行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有啥用?”
向南林一笑:“学习了党的创新理论自然就知道了!”
这个兵着实厉害!
向南林曾深有感触地说:“党的十六大以来,胡主席和党中央对我们当代军人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要落实好这一新使命,我觉得应该按照要求提高践行使命的素质,达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同时还要培养高昂的战斗精神,来完成岗位所赋予我们的新任务和新使命,这样就把一个普通的士兵与一个伟大的宗旨进行了有效的结合。”
说起向南林爱学习,就不能不提到他那间学习的小屋。
一天晚上,连队官兵都已就寝。查铺的连长任振东发现库房里隐约透出亮光。走近一看,发现是向南林正打着手电看理论书籍。刚想发火的他,还是被向南林学习的刻苦劲感动了,遂将这间库房改成向南林的学习室。
就是在这间陋室里,向南林通读了40余本理论专著,撰写出了30余万字的读书笔记;由他执笔撰写的《基层官兵理论学习基本观点辅导教材》、《科学发展观基层读》等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分别被师团推广。先后有10余篇学习感言和体会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10余幅书法作品从这里走进各类书法大赛并获奖;“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二等奖”、“国家法律专业资格证书”、篮球“国家二级裁判”、军区“学习科学发展观标兵个人”等32本属于向南林的烫金证书,见证了他进取的扎实脚步。
就这样,一本本科学理论书籍在向南林的反复研读下从“变厚”到“变薄”,为提高层次,增强深度,向南林利用各种机会向高手学习。沈阳军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经验交流会期间,向南林多次同“红九连”指导员葛百军交流探讨,还多次写信、打电话,向方永刚、公方彬等名家讨教。他的头脑日渐充实。
“那个‘理论小屋’被战士们围得风雨不透”
一个被党的理论武装起来的士兵辐射作用有多大?
高炮团政委孙殿文深有感触:向南林看到一些战友因为文化水平低,学习吃力,便主动当“理论翻译”:“给电脑升级,不能把钱全花到CPU上,必须全面考虑主板和内存的需要。这就叫统筹兼顾。”“炊事员把面和好,碱调好,这是科学;做的馒头一天比一天好吃,这是发展;合在一起,就是科学发展”……他还在团里成立了一个“理论学习兴趣小组”,创办“理论之窗”小报,围绕战友们关注的理论热点难点问题,发动大家一起找答案,那个“理论小屋”被战士们围得风雨不透。
在这个部队,战士人手一本《理论学习感言集》,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向南林。他把理论学习读本中抽象的观点和大段的论述“翻译”成贴近战士生活、易于理解掌握的语句,并编辑成册。
向南林担任了驻地20多所大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从2003年至今,40余次在军师部队和驻地学校进行理论讲座,次次座无虚席,掌声如潮。
2006年4月,向南林去武汉送修火炮,走走停停半个月,车到山东聊城时,蓬头垢面的向南林下车打水,被民警当“盲流”带到车站派出所,怎么解释也不相信他是军人。
屋内,车站派出所副所长正急得直挠头。他正要写一篇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偏偏对“五个统筹”记不全。向南林见状,从“五个统筹”一直说到科学发展观沿革、内涵,让在场的所有民警目瞪口呆。副所长握着向南林的手一直把他送上火车:“部队真培养人,这个小战士简直就是个理论家啊!”
佳木斯鑫业风经经销处经理赵君玲,因儿子在佳木斯歌舞团学萨克斯,与到歌舞团学声乐的向南林相识。有段时间,赵君玲做水泵生意销路不畅,有点着急。向南林对她说:“城里不好做,可以向农村拓展。中央推出‘三农’政策,重视农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农村经济红火,对水泵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现在,销往农村成了水泵生意的重要渠道。赵经理问:“小向,你说得这么好,从哪知道的?”“这是中央说的,电视上有声,报纸上有字啊!”
“不管道路多么崎岖坎坷,都要相信脚下有路”
8年前,向南林走出“难于上青天”的蜀地参军入伍,目的就是考军校、当军官。
向南林的家乡地处偏僻,经济尚欠发达。在当地,读书是唯一能改变命运的途径。学习十分优秀的向南林对考大学一直有着强烈的企盼,还差半年就高中毕业时,看到父母为了供兄弟俩读书日夜操劳那个辛苦劲,他忍痛辍学,把考大学的机会留给了弟弟。
直到今天,正在读大学的弟弟每当说起这事,眼圈总是红红的。他知道,凭着哥哥的学习成绩,这大学该由哥哥来读。
“大学梦”的破灭,并没有泯灭他心中的希望之火。当兵那年,“北大荒”雪大天冷,向南林却满怀兴奋。新训结束,队列、长跑、投弹、射击等新训科目,向南林几乎全是优秀。
2001年春天,已是第二年兵的向南林有了报考军校的机会。论学习成绩,他考军校应该是手拿把掐,可轮到他时却偏偏没了名额。但他并没有气馁,不久,他以集团军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武汉军械士官学校。
两年的军校生活,向南林从当班长、区队长到模拟连指导员,岗岗叫得响。毕业时,几乎各门功课都是优秀。
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向南林被作为留校对象,却因全军精简调整,愿望没能实现。留校不成,他想回原部队。结果却被告知,原部队也接到了撤编命令。
一位校领导找到向南林,关切地说,“小向,你看我帮你分回家乡驻军如何?离家近,又方便照顾父母”。这在许多人的眼里,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他觉得,当兵就不能恋家。再说,如果专业不能对口,自己两年军校岂不是白读了!他婉言谢绝了校领导的好意,正常分回了原驻地的某高炮团。
到了新部队,既没有了老领导的关照,也没有了熟悉的工作环境,但向南林坚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他一切从头开始,轻装上阵,很快就凭着过硬的素质在团队脱颖而出。毕业不到两年,他胸前已经挂上了两枚军功章。
2005年4月,士兵提干的指标分到团里,他以绝对优势在全团排名第一。然而,命运又和他开了一个玩笑。政策规定:全日制士官学校毕业的不能提干。第二年,团党委从爱惜人才的角度出发,又一次把他作为头号提干人选向上级推荐,都因为同样的原因被“卡”了下来。
如果说,以前的曲折对向南林还是一种历练的话,这两次挫折却意味着他的“军官梦”十分渺茫了。
一个士兵到底有多大的心理承受力?熟悉他的领导、战友为他惋惜,担心他“扛不住”。
团政委孙殿文一直十分关注向南林的成长进步。两次提干受挫,他每次都找向南林谈次心,结果每一次,向南林都让他把担心变成了放心。
战友们惊喜地看到,提干“没戏”的向南林,依然干得那么有劲。在团队的各类赛场上,有他欢乐的笑声和矫健的身影;在军地文艺演出的舞台上,有他悦耳的歌声和催人奋进的风采;在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攻关中、在一次次装备抢修的紧急关头,有他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希望一次次破灭,新的理想也随之一次次升腾,他在日记中写道:“不管道路多么崎岖坎坷,都要相信脚下有路。”
向南林在挫折面前不甘沉沦,勇往直前的精神,在超越自己的同时,也鼓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凡是熟悉他的人谁都没见经历挫折后的向南林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过,相反,阳光、青春、乐观向上始终是他与人交往的‘名片’。”
4月14日,记者与向南林同机飞北京。时近中午,向南林把机上配给的午餐三口两口便塞到嘴里――他还未吃早餐。原来一连有个叫武新航的新兵,因想考军校未能报上名而苦恼,当天一大早找他一诉衷肠。向南林了解到武新航是个单亲家庭,参军前与母亲相依为命,入伍后总想尽快干出成绩来,给母亲看看。向南林对症下药,将自己多次提干遇阻的事讲给他听,说明只要努力,有待时日都能成功的道理:“中国共产党还有遇到挫折的时候呢,愈挫愈勇才有今日,何况我等一个普通士兵!”就这样,老兵新兵聊了一个多小时,武新航的心结打开了。临了,精通书法的向南林挥毫泼墨,将武新航的名字嵌入寄语之中:以精武进取的精神书写人生新的航程。
新兵心结既解,带着燃起的激情,揣着向南林带着墨香的寄语,乐呵呵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