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外语学习应注重人文意识

2008-04-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重霄 我有话说

在我国,外语教育必须以国文教育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始于上个世纪初。随着英语教育与研究的各种理论进入国内,晚清人士中,有一种普遍的担忧,觉得英语语言文化必然对国语的学习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张之洞提出:“西学必先由中学”。

后来西学逐渐强盛,从语言、文化到学术、建制都对国学造成冲击。随着全球化

的发展,社会对外语教育给予了更高的重视。现在国人不但争学英语,而且起步也大大提前,幼儿开始学英语已很普遍。但我们在强调学好、用好外语的同时,一定要更加强调学好、用好汉语。以降低汉语地位和水平来强调外语是不可取的。

培养“知己”的文化意识

就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各种英语教材来看,涉及中国文化的课文内容微乎其微。以交际教学法为主的英语课堂教学也是以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和精神层面的内容为背景展开的。因此,国内不少学者撰文指出,我国外语教学不能仅局限于对“目的语文化”的重视。杜诗春教授曾谈到:“我的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语学习和写作”。孙骊教授在谈到自己读过的一些国人的英文作品时说:“……有的人英文可以说极好……他们还有另一个共同点,即中国古文功底极好。这和学习英文能有什么关系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西方人提倡个性化学习,我们自古以来就提倡因材施教;西方人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我们在教育环境的选择上也是择邻而处;西方人讲求教育的方法,五代时的窦燕山在教育实践中已经颇具成就了。汉语是中国文化的依托,汉语教育关乎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一旦母语文化“失语”,中外文化交流就会出现“投之以木桃”却“报之以琼瑶”的尴尬局面。”许多英语学习者对于莎士比亚、马克・吐温等并不陌生,对于现代欧美流行文化巨星更是如数家珍,而对于西方人十分崇敬的孔夫子却不知译为“Confucius”,亦不知“儒、佛、道”如何表达,更不知像《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为世界人民广泛喜爱的中国古典名著在英语中该怎么介绍和表达。在强调英语学习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强汉语的学习,提高学习者的整体素质与修养。另外,在全球文化背景下,外语学习不但要树立“知己”的文化观(目的语)文化,更要培养“知己”的文化意识(母语文化)。只有这样,我国的外语教学才能促进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培育踏实的读书风气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迅速进入大学课堂,使得我国的英语教学在形式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可以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不同类型的学习渠道,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学生的书面表达与国外文学修养还有一定的欠缺,对英语这一体现西方社会价值体系观念与社会文化内涵的语言还没有充分了解。学校里到处是考试辅导讲座、口语突击培训。学生人手一个“快译通”、“文曲星”等“现代武器”。多年以来大学里“声声入耳”的晨读、英文原著都离校园越来越远。商务英语、经贸英语、旅游英语等“生存英语”立竿见影,而人文主义的“英美文学”却声音微弱。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语言不学文学,不能培养出学生的语感。“从某种意义上说,读原著才是英语教育的开始。原著中的语言不是为照顾学习者的水平和语法而改编的,而是作者深刻、细腻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西方社会背景、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自强精神”,刘茜《英语学习缘何热度高成效低》(《光明日报》2008年4月9日)一文指出,“英语‘高学龄低能力’”的困惑,“刚工作时,公司要求翻译一些产品简介,但看似简单常用的句子就是翻译不出来;接待外国客户时,自己的口语对方也听不懂……突然感觉背了十多年的几千个单词都没用了。”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片面注重实用,结果是无根之木,难以根植培育。回归语言的原始学习状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读书是时代的呼声。(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