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发表文章介绍说:1个山东寿光的西红柿,要经过收购、运输、销售过程中33个发生费用的环节才能到北京市民面前,1斤西红柿的价钱从地头的1.4元蹿到了超市的3.8元,其中农民只能赚0.2元,而批发商、超市零售商等中间环节却拿走了大头。对此,有评论指出,农民想要真正不吃亏,必须将自身组织化起来,自建
从欧美的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的有效举措之一就是积极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增加中国农民的收入,我们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我们面对的基本国情是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发展很快但仍然滞后,流通基础设施改进很快但仍然薄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完善农村市场体系作为工作重点,而在完善农村市场体系过程中又必须把发掘现有市场体系的潜力作为重点。否则,一方面是靠农民的力量很难把销售链与采购链建立起来,另一方面又造成现有市场体系投入的巨大浪费。如此一来,农民种植的大量优质西红柿因卖不出去而烂在地里的旧故事可能又要重演。
打开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其主题就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文件明确要求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等工程。这是经过审慎论证得出的结论。
回望最近五年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正在增强,处于培育和发展的快速阶段,国家安排了10.9亿元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共新建和改造农家店26万余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安排了5.15亿元配套资金。为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国家还安排8亿元实施了“双百市场”工程,支持309家市场和企业,开展了709个冷链、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等建设项目。国内大型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的功能与水平显著提升。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得到新的发展。为提升城市居民消费的便利化程度,各地已建立全国商业示范社区143个,省级商业示范社区600多个,覆盖80多个大中城市。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流通企业数量多,但规模普遍偏小,组织化程度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如果说,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的本领方面还不够强,根本原因就在于自身还不够强,效率还不够高。为此,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放弃这套体系,而是把这套体系做大做强。
当前,我们应当努力奠定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做大做强的基础。具体来说,就要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流通业态,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促进农村地区流通设施的升级;我们应当进一步努力建好畅通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既引导和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发展“订单农业”,又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一些辐射面广的全国性或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设施改造,加强物流配送、市场信息、检测检验、废弃物及污水处理、仓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还应当注意培育新型农村流通组织,发展从事农产品流通活动的各种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对农民进行市场流通知识培训,培养农产品流通带头人。
这样的基础,才能托起未来中国强大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才是中国农民增收的长久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