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于平凡中孕育伟大

2008-04-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郑晋鸣 通讯员唐嘉潞 我有话说

陈秋燕,徐州市政工程养护管理所下水道四班的班长,凭着“宁可脏一人,换来万人净”的信念,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女职工、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并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熟悉她的人都说,每个奖章和称号都是她用血汗凝结而成的。

作为职工:苦活累活脏活抢着干

陈秋燕至今还记得第一次下井的日子,“到现在已经九年了。”

1999年9月7日,在被调到下水道四班的第二天,陈秋燕就主动向班长请缨要求下井子。由于井子里的杂物多,污水深,不一会儿,污水就越过用来隔水的皮衩,把陈秋燕的衣服都浸湿了。第一次下井的陈秋燕吐了,但是还坚持又连下了两个井子。

在下水道四班负责的辖区内,有条地处商业街的过街大沟,两边商店林立,饭店很多,沟里的油、泥、粪、尿和蛆虫混在一起,常常导致下水道堵塞。每次对这条沟进行清淤,陈秋燕都是第一个抢着下。在一次正常清淤中,陈秋燕没有穿皮衩,只带了扒子和锨就直接下井,用手一点一点把石块和淤泥清理上来。她溅了一身的脏水,半身都是泥和蛆,“工作的时候,哪顾得上这些。”她告诉记者,压力最大的时候,全班12人每天要从窨井里挖出8吨杂物和污泥。有时,下水道比较窄,要求跪着作业,总会被井里的竹签、石块等尖锐的东西划伤。“这是我们的工作,一人脏换来万人净,我们都觉得很值。”

陈秋燕做工作,讲的是良心。她说:“该挖的下水道,少挖了一米,该掏的窨井,少掏了一个,我都会觉得良心上过不去,好像做了很大的亏心事。”徐州西半城32条道路辐射的10万米下水管道、5000多座窨井,清淤、疏浚、维护以及夏季防汛排涝任务,都被她们处理得妥妥当当,即使在汛期雨水暴涨,辖区内也没有发生过泄洪通道堵塞的情况。

作为班长:以人格力量感染同事

2003年9月,陈秋燕被四班职工全票推选为班长,之后最常挂在她嘴边的话就是“说得多不如做得多”。

徐州市政养护处党委副书记丁建德说,2001年汛前准备期间,职工们分成早晚两班轮流工作,陈秋燕却总是两班都到岗,白班下班后,晚班还要接着干,付出两份的辛劳却只拿一份工资。此外,每逢外出开会或出差回来,她首先想到的不是回家见见家人,而是回班里看看大家的工作情况。在她的感染下,四班全体上下都以工作为重。用四班工会组长高念侠的话来说,就是“她的人格力量影响了一班人”。

陈秋燕的管理理念是“班组即家庭”,她把班组的同事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下水道四班的工具保管员黄艳的孩子发烧住院,陈秋燕和爱人得知后马上前去探望。新来的年轻同事不熟悉电脑操作,她手把手地教。四班的职工都亲切的称她为“贴心的陈大姐”。此外,陈秋燕还带头参加徐州市委党校的大专函授,鼓励四班职工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成人教育。

为了让同事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每逢周一周三的上课时间,陈秋燕就主动多承担工作任务,减轻他人负担。现在四班职工人人掌握了电脑操作和驾驶技术,班组管理也实现了微机化。近年来,四班先后有8名职工获得大专学历,一名职工正在读本科。

作为党员:积极回报社会

陈秋燕不仅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还有着深深的社会责任感。

陈秋燕曾被评为徐州市优秀志愿者,拿到了四百元奖金。她悄悄来到徐州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将四百元奖金以及自己添的两百元捐给了希望工程,却对颁发给她的捐款证书反复拒绝。几年来,陈秋燕总共为需要帮助的人捐出了两千多元。

此外,陈秋燕还带领四班全体职工进行“帮孤助残,扶贫济困”,每年通过自愿捐款的形式资助两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至今已资助12名贫困儿童。自2001年起,她带领四班开始为社会福利院以及一些孤寡病残的残疾人进行义务服务。在她的带动下,下水道四班职工还参加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成为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两年前,下水道四班又成立了优质服务队,向社会开通服务热线,为市民提供疏通下水道、化粪池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欢迎。

有一年临近春节,一听说社会福利院有两幢楼的下水道堵塞,陈秋燕就立刻带领着四班职工赶了过去,不顾寒冷,掏的掏、扒的扒,在工具无法使用的时候就用自己的双手,但是谁也没有一句抱怨。活干完后,还自己掏钱买年货,给福利院的老人、孩子们拜年。以后,逢年过节,陈秋燕都要带领四班职工去社会福利院进行看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