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的采油女工束滨霞,练就一身诊治油井“疑难杂症”的本领,被国家七部委评为“中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人称油井“华佗”。
只有13个人的束滨霞采油站,带出了全国技术能手赵奇峰、油田公司技术标兵丁奎敏等30多名“知识技能型”徒弟,其中19人当上了站长、队长。
一盆火点亮了满天星。
束滨霞的父亲曾与王进喜在一个钻井队工作过,“铁人”精神早已在她心里扎下了根。1983年7月,初中一毕业,她就满怀豪情来到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谁知,上班不久,就让齐5-10井给泼了一盆“冷水”。那天,她发现井口往外喷油,立即上前用管钳去拧,结果不但没止住,反而捅了“马蜂窝”。看到喷得油葫芦似的抽油机,束滨霞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的采油工光有一身力气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
此后的日子里,她先后学习了30多本理论书籍,写下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收集了5万多组油井对比参数,绘制了500多张井站工艺流程图和井身结构图,并通过自考,顺利完成辽河石油学校的中专学业。
打钢丝接头是稀油井清蜡时采油工必须现场操作的技巧活儿。为了掌握这一技能,她日以继夜苦练。钢丝头把手背划出一道道口子,血顺着手指流下来,胳膊酸得抬不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采油厂举行打钢丝接头比赛,她以5分钟内打6个接头的成绩,刷新了全厂保持5年的纪录,夺得第一名。正是凭着这样钻研精神,25年来,她先后摸索出油井管理“六大方法”,提出挖潜增效合理化建议1500多井次,累计增产原油80多万吨,降本增效9600多万元。
然而,她知道,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捻几颗钉。油田的发展不仅需要一轮明月,更需要满天繁星。
让每一个毛孔都为祖国“加油”
2000年初,束滨霞调任新33号井站(现已命名为束滨霞采油站)站长时,13口油井有5口井含蜡高,4口井出沙严重,油井断、卡、脱现象频繁发生。
为了尽快摸清每口油井的脾气秉性,她借鉴中医的“望、闻、问、切”原理,对13口井实施“望、闻、听、摸”,一井一法、一井一策。每口井一本经营管理账、每台设备一本成本消耗账、每人一本挖潜增效账。
齐16-11井是个老大难井,生产几天就不出油了,碰泵、调防冲距等所有常规招法都用过了,仍不见效果,束滨霞的倔劲上来了,接班的班车来了,她不走,依旧蹲在冰天雪地里。经过3个小时观察,发现是套压过高导致深井泵“气锁”。经过反复核实、计量,调整套压参数,“偷懒”的老井产油量一下子由2吨上升到15吨。
齐13-7井是2002年6月停关的低产井。有一次她偶然发现这口井的井口有原油溢出,便判定井下一定有压力。她连忙赶回站上翻阅油井资料,认定是油层注水见到了效果,立即建议复产,复产后日产油8.9吨。长停井里抱出了个“金娃娃”!
据了解,欢喜岭采油厂新33号井站年产原油接近1.5万吨,为辽河油田公司贡献份额超过千分之一。
聚是一盆火散是满天星
“个人每天进步一点点,全站就会向前跨进一大步”。为了调动全站员工学习技术的热情,束滨霞将员工划分为“基础型、提高型、复合型”,分类培训,按工种、能力、技术水平结成帮带对子。将技能学习内容细化到每一道流程、每一项操作,学习时间具体到每一天每一刻。截止到目前,全站先后有23人次在作业区、采油厂和油田公司的技术比赛中获奖。
生性有些腼腆的女“弟子”刘洋,在束滨霞的鼓励和指导下,从一招一式练起,在作业区举行的季度擂台赛上脱颖而出,连夺7届“擂主”,让全厂的采油工羡慕不已。
20多年来,束滨霞先后带出全国技术能手赵奇峰、油田公司技术标兵丁奎敏等30多个技能过硬的徒弟。其中,有15名徒弟走出“束滨霞采油站”,当上了队长、站长,成为建设油田的中坚力量和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