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青海格尔木5月2日电(记者嘎玛、文贻炜)崭新气派的3层校舍窗明几净,琅琅的读书声远远传来。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从三江源地区移民下来的学生们认真地注视着黑板,一字一句跟着老师朗读着课文。这是记者在青海省格尔木市长江源民族学校看到的一幕。
近年来,随着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工
长江源民族学校六年级(1)班的央金告诉记者,她过去的家和学校在420公里以外的长江源唐古拉山镇。2年前,父辈们还游牧在高山草原上,她只能在唐古拉山镇完全小学上学。那里平均海拔45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镇,被称为“长江源头第一镇”。
“我们很高兴孩子能在城市上学,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可现在这已成为现实。”准备接孩子放学回家的卡卓用她并不熟练的汉语告诉记者。教学条件好了,孩子学习积极性很高,她认为孩子在这里上学,未来几年后她的孩子一定能顺利步入大学课堂,对此她充满信心。
据长江源民族学校校长商惜梅介绍,在国家的支持下,长江源民族学校建于2005年,并于2006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学校采用藏汉双语教学模式,共设有13个班,现有的460多名学生全都是随父母从三江源搬迁来的,在校教职工和学生总人数中藏族占99%。
“学校环境很好,教学楼、课桌、椅子全都是新的,学校还有专门的电教室供我们学习电脑。”正在电教室学习如何正确操作电脑的五年级学生巴桑告诉记者,他来到新学校后第一次见到电脑,现在如何熟练使用电脑成为课余时间的主要兴趣所在。
商惜梅说,这里的学生全都来自海拔4000米以上的三江源核心区,那里自然环境恶劣、教学条件比较差,学生们来到城市后,在新学校、新教室接受教育,同学们都很快乐,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据了解,2003年,国家建立了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启动。目前,整个三江源地区已有6000多户3万多人从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地区搬迁了出来,并在政府的帮助下进入了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