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跃然凭高春风来

2008-05-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凌翔 本报通讯员吴清 我有话说

1985年3月28日,在胶州湾西畔的这片黄土地上,一颗改革开放的种子在这里破土萌芽。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诞生了!

这颗希望的种子承海风春潮之涤荡,得开放土壤之滋养,经创新思维之催化,不断裂变,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建区以来,已有韩、日、英、法、美等5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开发区投资,引进投资过千万

美元项目384个,投资过亿美元大项目17个,世界500强项目54个……

仅2007年一年,青岛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0亿元,工业总产值1403亿元,外贸进出口48.8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亿元……

由零到亿、到十亿、到百亿、千亿。“裂变效应”使开发区在经济的海洋中超然领航,稳居前列。而经济发展观的适时转变和工作思路的创新,则是促动开发区经济呈“裂变”式发展的催化剂。

适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青岛开发区的决策者更以宽阔的视角对开发区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工业肌体:集群攻略

优惠的投资政策一直是开发区吸引外资的一把利器,随着国家开放政策的深化,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和招商模式正逐步失去原有的光环。顺应形势,青岛开发区求新突变,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变全员招商为专业化招商,率先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新型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式开发”向“集约型经营”转变,这种战略决策的转变,解决了城市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成为青岛开发区加速发展的新优势。

着眼这一思路,青岛开发区摆开“大港口、大工业、特色旅游”的特色经济方阵,实施产业集群化攻略,重点发展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造修船、海洋工程、港口六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专业化招商模式,“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链招商思路,吸引了大品牌、大项目,大大提高了招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带动了各个产业裂变发展,成为张力巨大的产业集群,集群优势日益显现。

“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成了青岛开发区的发展路径。沿着这样的发展路径科学推进,六大产业集群以令人惊奇的速度成长壮大起来。产业集聚速度越来越快,六大产业集群比重不断提高,对全区工业的拉动力彰显无疑。仅2007年,六大产业集群完成产值986亿元,占规模工业的72.2%。

产业集群搅动了青岛开发区的经济方阵。家电电子产业集群裂变发展,石化产业集群气势磅礴,汽车产业集群羽翼渐丰,造船、海洋工程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港口产业集群快速升级。而六大产业集群的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不仅仅是六大产业集群本身,随着六大产业集群的裂变发展,其产生的一系列“链效应”,已开始在西海岸渐次显露。

现代服务业:风生水起

凤凰岛影视传媒基地等文化产业项目步履雄健;高端物流项目扎根西海岸;旅游度假胜地推进迅速;中外金融机构竞相扎堆;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孵化器相继落户;全球最大的商务搜索平台――“普加”在此诞生……在开发区这块肥沃的工业土壤上,现代服务业正风生水起,方兴未艾。

在西海岸,历史的进程正在强烈呼唤着现代服务业。

每年引进建设10家、培植壮大10家国内领先水平的高科技企业,无疑,“双十高”工程是开发区瞄准现代服务业项目又一力举。作为青岛开发区引进的第一个总部经济项目――“中冶东方”已开始运营;石油大学生物工程中心、海信液晶模组等8个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行;重质油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中心、兰州理工大学研究院、特高压电气研发中心等1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1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7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35%。

港航物流发展势头强劲,2007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900万标准箱,普洛斯、裕龙、路达等一批物流项目相继建成。金融业发展潜力也在青岛开发区凸显。从2000年起,青岛开发区保持了每年至少引进1家金融机构的速度,目前已有银行金融机构16家。

节庆、影视、旅游等支柱文化产业逐渐在西海岸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壮大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软实力”。旅游业是青岛开发区撬动第三产业的强力引擎,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第一着陆点。以海湾大桥、海底隧道的开工建设为契机,一个集观光度假、影视传媒文化、生态休闲、工业商务旅游于一体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将在西海岸诞生。青岛开发区目前已进入工业化的高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青岛开发区现代服务业突破正在行进中。

民生改善:尽透和谐

青岛开发区坚持民生为重,使改革开放成果真正惠及百姓。

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努力完善“普惠”机制,2008年初,青岛开发区又新增资金近1700万元,对涉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大社会保障体系的15项保障指标全面上调,在已有保障体系的基础上新增受助人群7.2万人,在青岛市首个实现对包括全区所有户籍居民和驻区高校学生在内的35万人的社会保障无缝隙全覆盖。

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开发区的不懈追求。走进青岛开发区,涌现着一派和谐的图景:城区花团锦簇,社区居民安居乐业;乡村风气文明,农民失地不失业,享受全方位保障,老人们在敬老院里颐养天年……处处彰显和谐之韵。

在全国首创管理型、自治型、物化型、服务型、文明型、平安型的“六型社区”建设,被国家民政部誉为“黄岛模式”;引进了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青岛创意媒体学院等一批高等院校,招才引智,全区人才总量达到7.6万人……开发区在和谐社会构建中走在前列。

经过23年的实践,开发区基本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学,病有所医,困有所助,人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居民生活向更加富裕的小康迈进。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689元,增长19.7%,农民人均纯收入8463元。

作为改革开放窗口和体制创新的“试验田”,开发区经过23年的艰苦创业,23年的励精图治,23年的开拓创新,造就了274平方公里土地的沧桑巨变,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首要载体,谱写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绚丽篇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