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运动为基本手段,以人的和谐发展为基本目标,进而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社会运动。自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委会成立及1896年首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办以来,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的一个社会运动。这个运动之所以达到今天这种罕见的规模并产生如此广泛的社会影响,一个重要原因是
一、《奥林匹克宪章》赋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是“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
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即将举办的时候,有必要厘清奥林匹克精神这一核心概念。奥林匹克精神可以泛指奥林匹克运动所主张的整个价值体系,如强调人类和谐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鼓励人们积极进取等。但是在奥林匹克运动语境中,“奥林匹克精神”有专门的含义。国际奥委会在其《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显然,《奥林匹克宪章》赋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是“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
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极为丰富。为什么《奥林匹克宪章》在界定“奥林匹克精神”时选择了“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而不是其他?细究起来,大有深意。
奥林匹克运动将其宗旨清晰地确定为:“通过开展与奥林匹克主义及其价值观一致的体育运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为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这也就决定了这一运动具有鲜明的国际性。世界上各个民族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相遇,各种文化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交流。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活动――奥运会,让全世界的青年集聚一处,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然而,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在工业革命以前长达数千年的时期内,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与交往是十分有限的。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各自有限的地理空间内,眼界狭小,对其他国家,对不同于自己的文化绝少了解,并由此产生了根深蒂固的民族中心主义。这种思想至今仍有相当市场,因为现代国际社会的形成不过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奥林匹克运动是国际性的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各国运动员的大聚会,这种空前规模的大聚会,首先遇到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各种社会背景的差异。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工作人员和大量的观众,有不同的肤色,穿不同的服装,操不同的语言,持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不同的宗教仪式,呈现出鲜明的文化差异。就奥运会举办城市而言,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实际上是将世界上各种文化压缩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和时间范围,不同文化间的差别尤为引人注目。文化差异如果处理不妥,就有可能产生文化摩擦甚至冲突,这样,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不能实现其促进世界和平的神圣目的,反而会妨碍世界各国之间的沟通,加深民族之间的隔阂。这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营造一种包容的文化氛围和高尚的精神境界,来消除文化差异的负作用,使差异成为人们互相学习的动力,而不是互相轻视的诱因,以便于参与奥运的所有人员互相交流,而不是互相排斥,使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跨越民族、宗教、政治和文化上的各种障碍,学会容忍、欣赏和借鉴别种文化,进而促进各国人民交流与合作。
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友谊、团结、互相了解,其目的就在于它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境界。只有在这种氛围中,人们才有可能摆脱各自的文化带来的种种偏见,在不同文化的展现中看到人类文化百花齐放、千姿万态的壮丽图景。有了这种精神境界,人们才能跳出各自狭小的民族局限,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怀,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领悟各个民族都有着神奇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从而以比较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别人和自己。只有这样,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国际交流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奥林匹克宪章》将“公平竞争”列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构成要素与体育运动的特点有直接关系。因为奥林匹克运动以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作为实现自己目标的基本手段。竞技体育具有鲜明的比赛性和对抗性。它将运动员置于一个剧烈竞争的环境之中,通过激烈的对抗来激发人的潜能,锻炼人的品质。在体育比赛中,竞争的双方既是对立、对抗的,又是统一、合作的,是通过身体对抗的方式实现社会和谐的目的。运动员比赛得越是激烈,越是难解难分,就越能调动出各自的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完善其人格,并满足观众的观赏需要。竞技体育具有多种教育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但是这些功能的发挥需要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这就是诚实比赛、公平竞争。如果奥运会上假球、黑哨充斥,兴奋剂泛滥,这样的比赛只能瓦解奥运的道德基础,更无法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崇高目标。
综上所述,奥林匹克精神所倡导的是:人们怀着友谊的动机,通过友好的体育比赛,增进相互间的理解,达到团结的目的。
二、奥林匹克精神渗透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各个方面
奥林匹克精神凝聚着奥运的人文价值及行为规范,渗透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各个方面,在《奥林匹克宪章》(下称《宪章》)的诸多条款中都有体现。如:
●《宪章》明确表示,“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发展”。
●《宪章》要求国际奥委会“鼓励并支持弘扬体育运动道德,通过体育运动教育青年一代,努力在体育运动中发扬公平竞赛的精神,消除暴力行为”;“与官方或民间的主管组织和政府机构合作,努力使体育运动为人类服务,由此促进和平”;“反对有损奥林匹克运动的任何形式的歧视”。要求国际奥委会委员“不受任何种族或宗教因素的左右,同一切其他形式的歧视作斗争”。
●《宪章》明确告诉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所有成员,“以种族、宗教、政治、性别或其他理由,对某个国家或个人的任何形式的歧视,都与奥林匹克运动成员的身份不相容”。
●《宪章》要求国家奥委会“采取行动反对体育运动中任何形式的歧视和暴力”;“保持其自主性,抵制可能妨碍其遵守《奥林匹克宪章》的任何压力,包括但不限于政治、法律、宗教、经济上的压力”。
●《宪章》要求奥运会组委会“保证与国际奥委会通力合作,采取各种主动行动,支持和平与人类的相互理解,包括倡导遵守奥林匹克休战”。
●《宪章》要求运动员、教练员、训练员或其他随队官员“特别要做到,尊重公平竞赛和非暴力精神,并据此规范行为;全面尊重和遵守《世界反兴奋剂条例》”。
奥林匹克精神还体现在各种奥林匹克标识和仪式中。
象征人类团结的五环标志――现代奥运创始人顾拜旦在亲手设计这个著名的标志时,指出“五种颜色代表世界上所有国家旗帜的颜色,五环象征五大洲通过奥林匹克理想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充满手足情谊的奥运会闭幕式――在闭幕式上,所有运动员不分国家,联袂携手而行,在奥运圣火的辉映下,载歌载舞,亲如手足,使人们感到世界是一个大家庭。
象征团结奋斗的奥林匹克圣火。奥运会独特的圣火接力,一方面象征着发祥于古希腊的文明之光,激励着人类追求光明和理想的不断进取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象征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与合作。正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歌曲所唱:“传递圣火,联结世界”。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传递口号“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也深刻阐明了这个思想。
强调友谊的奥林匹克口号――历届奥运会提出的奥林匹克口号都体现出强烈的奥林匹克精神。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永远的朋友”,1998年长野冬奥会“让世界凝聚成一朵花”,2000年悉尼奥运会“分享奥林匹克精神”,2004年雅典奥运会“欢迎回家”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奥林匹克歌曲――团结、友谊是历届奥运会主题歌所传递的信息。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主题歌“手拉手”,不仅歌词“我们手拉手,心与心相连”洋溢着世界大团结的蕴意,而且由美国人、意大利和韩国人共同创作此曲的这一事实本身也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闭幕式歌曲“梦想的力量”,呼唤“将全世界人们团结到一起”。2000年悉尼奥运会闭幕式的歌曲唱道:“让我们彼此靠近,我们将永远肩并肩,一起为梦想而奔跑,所有民族一起携手,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北京奥运歌曲征集活动历时5年,得到海内外广大音乐创作者的积极支持和踊跃参与,最近揭晓的40首北京奥运优秀歌曲,都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团结、友谊的精神。
三、奥林匹克精神对当今国际社会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拉动下,世界各地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发展得极为迅速,将世界各国越来越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使它们休戚相关,患难与共。当代世界的各种重大问题,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反对恐怖主义、打击走私、控制艾滋病等,无一不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命运。人类社会已进入既需要考虑民族利益,也需要考虑全球利益的时代。正如北京奥运会口号所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为了应对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维护地球村落的共同利益,各国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相互理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迫。于是,倡导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在今天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各国人民共建、共享的奥林匹克运动也显得尤为珍贵。历史已经证明,用奥运解决政治问题,非其所长,因而是无效的;而将奥运用于增进人类社会的友谊、团结和相互间的理解,则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如此,奥林匹克运动以其极具人文关怀的奥林匹克精神,昭示着人类社会应当如何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相互之间的冲突,从而更好地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
2008奥运会在中国举办,不仅使得奥林匹克精神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民众中得到空前普及,而且为当代奥林匹克运动增添了新的内涵。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和谐精神体现在北京奥运会的各个方面:从“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口号;从奥林匹克教育“同心结”交流活动,到“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大众参与,人们都能看到奥林匹克精神在闪耀光芒,在深入人心。以“和谐之旅”为主题的全球奥林匹克圣火接力,更是向全世界传递着友谊与和平的信息。尽管在一些城市,火炬接力遇到极少数人破坏,但是,全世界绝大多数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尊重不曾改变,热情不曾稍减;全球华人和中国年轻一代也在奥林匹克的旗帜下,更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奥运的支持。人们看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旗帜下更紧密地团结起来,显示出不可动摇地寻求世界和平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