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打造优势学科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2008-05-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刘先琴 本报通讯员赵耀鼎 我有话说

“读经管专业,选财院;要经管人才,找财院。”在河南金融界走访人才问题,经常能听到这句话。

据统计,河南财经学院毕业生占河南省建设银行系统员工的比例达7.39%,占河南省农业银行系统员工的比例达10.2%,占河南省中国银行系统2001年以来招聘员工的比例达37%。这些单位之所以青睐河南财经学院毕业生,就

在于该校长期根植于中原文化的沃土,秉承“明德、博学、经世、笃行”的校训,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着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

适时调整专业结构

1983年,改革春风中河南财经学院应运而生。25年来,学校经历市场经济洗礼,植根中原文化沃土,弘扬现代大学精神,一直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发展急需专业,改造陈旧专业,培育优势学科集群,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与时俱进,务实笃行,形成了高等教育的比较优势。

建校之初,学校适应河南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实际,设置了社会急需的财政学、金融学、贸易经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统计学6个本科专业。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学校增加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90年代,增设了法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广告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进入21世纪,学校制定实施了“十五”、“十一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坚持“结构优化,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突出特色”的原则,集中优势教育资源,着力培育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集群和学科基地。目前,学校拥有本科专业37个,其中,经济、管理类专业24个,占专业总数的64.86%,经济管理类在校本科学生占河南省普通高校同类在校生的29.97%,形成了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体,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构筑了培养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区域重镇。

由于专业设置合理,河南财经学院毕业生不仅保持较高就业率,而且以“肯干、能干、会干”,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和欢迎,最近对857名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调查显示,综合素质表示满意的为92.42%,认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较好的为95.57%,认为开拓创新能力较强的达98.83%,认为适应能力较强的为99.42%。

精心打造优势学科集群

新世纪之初,国务院开始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河南省委提出了实现“中原崛起”的奋斗目标。借此,学校进一步加强经济管理类优势学科和专业建设力度,制订了《名牌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推进本科专业建设从外延向内涵发展,确定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8个专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分批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其建设。目前,学校拥有产业经济学、会计学、企业管理和技术经济及管理4个省级重点学科;金融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3个省级特色专业;会计学、管理学等8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财政学、西方经济学等15门课程为省级优秀课程。

与此同时,学校增强了经济管理专业对其他专业的支撑,要求非经济管理专业在开设足量的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开设一定数量的经济管理课程,如会计学、管理学、货币银行学、市场营销等,为各专业与经济管理专业之间架设起互通的桥梁,凸现经济管理特色。近年来,又通过增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任意选修课,打通了二级学科间的壁垒,由学生在一级学科范围内跨专业选修范围更广的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英语专业在培养目标中明确要求,培养“具有较广博的财经商贸、旅游知识的实用英语人才”,开设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国际金融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学生的经济管理知识与英语知识高度融合,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巩固教学地位强化质量意识

为确保教学中心地位,学校已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政策激励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制度规范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舆论导向教学”的良性机制。如在管理上,学校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把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作为各院(系)、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从而保证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教学行为的规范化。在经费投入上,近三年学校投入3400多万元用于建设师资队伍、购置图书资料、增补仪器设备;不断加大日常教学经费的投入,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达31.03%,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巩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是财经学院教学质量的又一保障措施。学校从2001年开始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改革,2006年又对培养方案进行了新一轮修订,突出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等4大教学平台组成的培养体系。在完善理论教学体系方面,确保培养对象“后劲足”。从1996级全程教学计划开始增设全校性公共选修课93门,增设任意选修课近400门,近三学年有6万余人次参加修读。学校教改课题《面向21世纪高等财经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培养模式的研究》,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学校制定了《2006-2020年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施了“双百人才工程”(即到2010年达到教授百名、博士百名),着力加强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精通业务的管理队伍、作风过硬的政工队伍建设。在师资队伍方面,学校教师队伍中有教授90人,副教授229人,占教师总数的41.69%;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0人、硕士学位教师388人,占教师总数的64.06%。与此同时,学校大力鼓励教师从事社会挂职或兼职,先后选派20余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和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服务社会,提高素质,近百名教师在企业兼职。学校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教师,如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博士生导师杨承训教授,全国自然科学基金评委、著名经济地理学专家、博士生导师李小建教授;教师队伍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入选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5人;省管优秀专家12人,河南省555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2人,河南省创新人才、骨干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66人,河南省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