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寻找第33棒火炬手

2008-05-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罗京生 我有话说

到惠州后,我最想采访的就是第33棒火炬手,他的名字叫陈希少。组委会提供的火炬手情况介绍说,陈希少是一名失去双手的残疾人,这引起我的好奇心:没有双手,他怎样带着火炬奔跑?

采访陈希少不容易。按惠州组委会原来的安排,他完成接力后,会乘坐第一辆收集车到惠州学院休息。我本想在那里采访他。可当我

赶到惠州学院时,却听说搭载陈希少的收集车开到惠州宾馆去了。看我着急的样子,热心的惠州日报记者周觅安慰我说:“不要紧,陈希少是惠州人,下午庆典会上你一定可以见到他。”

庆典会上,我果然从人群中把他辨认出来。

陈希少皮肤黝黑,精瘦矮小,是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人。16岁那年,他在采石时受伤,从此失去双手。不过他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火炬手,并非缘于人们对一个残疾人的同情,而是因为他本人的英雄行为:2005年6月,河源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水灾,6月21日这一天,陈希少在滔天洪水中,历时13个小时,往返23趟,行程35公里,救起了130多名落水灾民。不要忘记,这一奇迹是一名没有双手的普通村民创造的!

这次火炬传递,陈希少一直是用右臂夹住火炬跑,他跑得很快,把两名河源电视台的记者落得很远,以至于跑完以后,记者还埋怨他没有给他们留下拍镜头的机会。

一名从2005年后就一直跟随采访陈希少的河源记者对我说:“我一直以为对陈希少很了解,可是这次我对他又有了新的认识。他不善于说话,我们考虑到火炬传递期间,会有许多记者采访他,所以特别为他准备了一个发言稿,昨天他还背了半天。可是今天他在回答记者问题时,加上了一句讲稿中没有的话。他说:“‘感谢河源人民医院对他的帮助’。当初他的手被炸伤后,是河源人民医院免费为他做的手术,时隔30年,他仍然念念不忘,说明他是一个很知道感恩的人。”

仔细品味那位记者的话,我对陈希少的英雄行为似乎又有了一层更深的理解,感恩与无畏救人,这二者之间确实有着一种有机的联系。(本报惠州5月9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