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解放军某部官兵在绵竹市汉旺镇搜救幸存者。目前,奋战在汶川抗震救灾前线的救援人员仍然在全力搜救幸存者。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这样的感人场景,几乎发生在每一处重灾区。在汶川,在北川,在茂县……救灾官兵所到之处,都能够听到“解放军好,子弟兵亲”的声音。
5月16日,在北川中学救援现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广大官兵致以崇高的敬礼。他大声说:“你们不愧为人民子弟兵,党和政府感谢你们,全国人民一定会铭记你们的功绩!”
掉下深沟的战士被战友们拉上来后,第一句话是:“对不起,我拖大家后腿了”
5月13日,大雨滂沱。通往震中汶川县映秀镇的道路完全被毁。
成都军区某炮兵团近100名官兵冒雨挺进。为了防止打滑,他们用一根绳子拉着,相互搀扶。上山时,大家手脚并用,一步步往上挪移;下山时,就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滑。遇到河沟,他们就把绳子系在腰上,一个个往对岸拉。
战士刘兵受了伤,但他始终坚持不掉队。短短30多公里的路程,官兵们走了7个多小时。
与此同时,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李亚洲带领85名官兵,也在冒雨徒步向汶川县城挺进。官兵们打手电,拄拐杖,在黑暗中摸索向前。崎岖的山路,泥泞的砂石,松动的山岩,齐腰深的泥水……不时有岩石轰然滚下,传来雷鸣般的轰响。
山路实在是太滑,战士黄天一脚踩空,跌下10米多的深沟。战友们用了近半小时才将他“救”上来。手脚都磕出血来的小黄上来第一句话是:“对不起!我拖大家后腿了。”
另一路官兵也在与时间赛跑。
武警部队党委命令武警某师不惜一切代价向重灾区汶川前进,尽快开辟“生命通道”。
师参谋长王毅主动请缨,率670名官兵火速开赴汶川。
13日1时,摩托化部队行至古尔沟,地震造成的山体塌方将通往汶川的山路彻底覆盖。
后面是滞留在泥泞中的漫长车队,眼前是塌方碎石,想想10万生死不明急需抢救的汶川群众,王毅心急如焚。
“带上精干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徒步向汶川进发!”王毅果断决定部队弃车步行,率领200名官兵组成的小分队强行军向汶川突进。
此时,路上到处都是塌方,70%以上的路面损坏,桥梁全部被毁,加之连续的大雨,救援人员迎着6级狂风,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
由于长时间山水、雨水的浸透,一道10米多宽的泥石流挡住了小分队去路。面对险阻,王毅和连长白文汉率先跳进泥水中,200名先遣队员随后一个接一个地手拉手,趟着齐腰深的泥石流艰难前行。泥石流中的碎石、杂木不停地击打着官兵的身体,当官兵们忍着疼痛闯过了这道“鬼门关”时,个个都成了“泥人”。
13日23时15分,王毅参谋长带领这200名勇士,历经21个小时,徒步强行军90多公里,成为第一支到达汶川县城的救援部队,并立即用海事卫星电话向上级报告了汶川情况。自此,震后隔绝了33个小时的汶川与外界有了联系,这也为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而此时,王毅和他的挺进小分队,所有人的脚上都打起了血泡,每个人的腿都跌伤、碰伤。
……
13日下午1时35分,成都军区某炮兵团近100名官兵第一批到达汶川映秀镇。
14日早上6时,李亚洲副司令员带领官兵抵达汶川县城。
15日晚,救援部队进入四川受灾严重的所有58个乡镇。
到16日晚,救援部队已搜救转移灾民15万人。
余震发生,面对撤退的命令,战士跪下哭着说:“让我再去救一个吧”
没有谁比经历过硝烟的人更加懂得时间对于生命的价值。
经过长途奔袭的官兵们,体力消耗已达极限,但到达目的地后,没有一个人顾得上松一口气。他们把背包一放,立刻投入到搜救工作中。
“我根本无法和他们说话。”一位在现场采访的记者哽咽着向北京汇报,“他们每一分钟都在奔跑救人。”
倒塌的楼板、房梁盘根错节,几吨重的预制板和混凝土纠结着钢筋交缠在一起。微弱的生命,就被压在这样的废墟下。
官兵们用切割机、钢丝钳把楼板钢筋剪断,用起重机、吊车将沉重的坍塌物吊走。撬棍、千斤顶、张力器、起重机……一切能利用的工具,一切能想到的办法全都用上了。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哪怕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希望,他们都不计代价地付出努力。
为了不伤到幸存者,官兵们“像绣花一样”用手掏、用肩抬。救援工作开展不到半天,几乎所有官兵的手都被磨破了,有的甚至连指甲都被抠掉……
“小妹妹,别说话,保存体力等叔叔来救你!”
“放心,叔叔不会让东西砸下来的!”
“你是最勇敢、最坚强的孩子,马上就能出来了……”
千方百计营救,千方百计鼓劲。一个个微弱的生命,在无数殷切的话语中重新点亮了希望之光。生死营救中,许多官兵因体力严重透支而晕倒,但废墟中那微弱的求救声,又使他们再一次冲上了抢救一线。
奋战16小时,映秀小学11岁的张春梅获救。
奋战24小时,北川羌族自治县国税局的朱兰、周亚君获救。
16名官兵翻越6座大山,跋涉十多个小时,被困在彭州市白鹿镇2800米高山上的16位老人获救。
……
余震频频,摇摇欲坠的梁柱嘎嘎作响。“在一座随时可能倒塌的大楼旁搜救,完全是违章作业。”但,为了孩子们的生命,他们别无选择―――直面死神,子弟兵总是将救援的双手伸到最前、最前。
在绵竹,当余震发生的时候,正在一所中学抢救伤员的战士接到必须撤退的命令时,跪地大哭:“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在汶川,一位战士的腿被钢筋划开10厘米的口子,医护人员要为他包扎,他却推开了:“我用纸包一下就好,绷带留给需要的人用。”
在都江堰,160余名官兵为昏迷的女孩贾正娇唱起了生日歌,被埋在废墟中56个小时的女孩奇迹般地睁开了眼睛……
淳朴、坚韧、刚强的子弟兵,总能在最危难的时候,给人们以最深切的感动。
家中受灾,亲人失散,家在灾区的官兵说:“灾区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亲人”
“子弟兵救我们来了!救星来了!”当武警某师官兵强行军90多公里到达“孤岛”汶川县城时,被困33个小时的百姓们哽咽着奔走相告。
“解放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彭州市42岁的李希明被抬上运送伤员的直升机时,伤情危重的他,用尽全力向空军官兵竖起了大拇指。
当成都军区某团走进金花镇凤凰村时,一位已经奄奄一息的91岁老人,突然清晰地喊道:“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解放军!”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人民子弟兵,再次成为人民群众拯救生命的“保护神”,再次成为抗震救灾的中坚力量。然而,灾区的人民也许不会想到,这些为他们带来希望和勇气的官兵们,许多人的家就在震中。
家在汶川龙溪的成都军区某陆航团长余志荣,率领团队在川西高原的崇山峻岭间翱翔,飞遍了每一个地震灾区,却一直没能和家里联系上。“我们首先必须要执行任务,其他的事以后再说。”
空降兵部队班长任涛,奶奶在地震中遇难、岳母重伤。他把悲痛藏在心底,成为15位在4999米高空伞降茂县的勇士之一。
家在绵竹金花镇的战士李少杰,爷爷、奶奶同时遇难,父母受重伤,他所在的部队就在这个镇上执行抢救任务,而他却顾不上去祭奠亲人、看望父母,而是利用自己熟悉地形的优势,引导部队展开救援。
仅在空降兵救灾部队里,就有1500余名官兵家中受灾。而救援的队伍中却没有一丝杂音。“灾区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亲人。我们做的工作越多,亲人们的损失就会越小!”
……
“长大了我也要当兵。”无数孩子在获救后,用最质朴的心愿,表达了他们对子弟兵最单纯的感激。“还有什么比救出一条生命更伟大的呢?”北川一中的获救女孩张思琪这样解释。
是啊,还有什么比拯救生命更伟大!
截至17日凌晨,全军和武警部队投入抗震救灾的兵力达到113084人,出动直升机99架,医疗防疫队88支,已进入重灾区所有乡镇,搜救、转移灾民近20万人。
在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网、中国军网……成千上万的网民用滚烫的话语表达着内心的感动。一位名叫“胡泽莹”的网友,留下了这样一段如诗如歌的文字:
你用双手和毅力
挖掘出生命中感动的意义
感动和崇敬
在内心升腾起
历史会记住
我们的人民子弟……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