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灾后如何重建“心灵家园”

2008-05-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宋忠伟 记者齐芳 我有话说
问:一般在灾后,通常会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答:一般的反应或许会是情感反应麻木、拒绝、迷茫,出现定向障碍、分裂症状、冲动行为、漫无目的的行走、夸大吃惊反应、恐慌、发怒、抑郁、罪恶感、希望破灭、失眠、退缩及人际冲突等。严重的反应,如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呼吸问题、胸痛、虚弱感及换气过度等,

可能需要采取医疗措施。

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心理问题,主要是看看在灾难过后出现了哪些反应,心理方面包括反反复复回想这件事情;有时候做恶梦,梦到地震;有时候稍微有点感觉,就觉得地震要来了,惊慌失措地躲避;还有回避,不愿意谈这个事情;还有麻木,对别的事情都不感兴趣,爱发脾气,看谁都不顺眼;虽然极力回避,但是灾难情景还是以闪回、恶梦、错觉等形式反复出现。身体方面最简单的表现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便秘,女性月经失调,男性出现性功能障碍等。

问:那么,最需要给予心理关注的都是什么样的人呢?

答:首先是死难者的家属和亲友。每有一名死难者,就有20―30名家属和亲友的心理受到震撼甚至伤害,应主动给予这些人提供心理关怀和精神抚慰。需要强调的是,人们的注意力往往自然地集中在死难者身上,容易忽略那些幸存者。其实,幸存者所面临和目睹的死亡及毁灭,带来的巨大心理伤痛和压力是别人难以想象的。应该对幸存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社会干预,使之尽快从灾难的打击中恢复过来。

另外,对灾后救援和善后服务人员的心理帮助,也是灾后心理社会干预的重要内容。救援人员目睹灾后的惨况,面对痛苦的人群,还要超负荷工作,救援者会出现许多不良心理反应,如救援人员做噩梦,尸体维护人员产生恐怖症,心理救护人员出现强迫症等。因此,许多国家都会对救援人员进行预防性训练,帮助他们事先了解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帮助他们学习遇到应激事件时的应付策略和处理问题的技巧,促进对自身情绪状态的觉察,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

问:进行灾后心理干预的一般程序是怎么样的?

答:灾后的心理干预一般分为7个阶段进行,通常需要2~3小时。具体步骤包括:(1)介绍心理干预小组成员和干预过程,与心理受创者建立相互信任;(2)要求所有心理受创者从自己的观察角度出发,提供地震灾难中发生的一些具体事实;(3)鼓励心理受创者揭示出自己有关事件的最初和最痛苦的想法,让情绪表露出来;(4)挖掘心理受创者在灾难事件中最痛苦的一部分经历,鼓励他们承认并表达各自情感;(5)要求小组成员回顾各自在事件中的情感、行为、认知和躯体体验,以便对事件产生更深刻的认识;(6)要求心理受创者认识到,他们的应激反应是在非常压力之下正常、可理解的行为,并为他们提供一些促进整体健康的知识和技能;(7)总结修改有关应对策略和计划。

问:那么,作为心理受创者的亲友,应该怎么做呢?

答:其实就是帮助在灾后做好分享传递工作,让他们谈“受创经验”。用更通俗的话说,就是不加评论地倾听。经历了地震后,那里的每个家属,每人的表现都将如出一辙:他们一遍遍地说着地震时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经历了什么等等。通常人们的做法是:担心家属们提及这些事会加重伤心,所以就阻止他们,或是在他们说后评论一番。其实,这种好心最后可能会阻塞“情绪宣泄的通道”。心理干预最主要的是倾听,就是让他们宣泄灾难引起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让他们都说出来,而不是压抑、回避,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某些痛苦体验别人也曾经或正在遭受,自己并非孤独地面对这些不幸。在倾听的时候,要从一些细微的动作中让倾诉者感到,有人在默默地支持他,帮助他。然后必须帮助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认识、面对、接受失去朋友、亲人这一事实,这是成功干预的第一步。

起初,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往往存在否认失去朋友、亲人的心理。为了让他们接受这一事实,需要对他们与死者的关系及其他有关事件进行回忆。此时还要告诉他,哭泣、悲伤、内疚等等都是人在痛苦时的一种很自然的情感表现,不是软弱,这是正常的,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酗酒、自伤、自杀等才是不正常的反应。可以告诉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处理好与死者有关的消极情绪,将有助于发现他们关系中值得永远怀念的一面。在干预中,可帮助他们分析,是否已尽了最大努力,让他们学会原谅自己,以积极的方式消除内疚,改变不现实、不合理的信念。很多人都希望将创伤事件忘掉,但这是一个误区。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忘掉创伤,而我们要做的是逐渐淡化悲哀,积极地投入新的生活。在每年的创伤事件的那一天,我们可以采取健康的行动去纪念逝者。

问:作为专业心理咨询工作者,你对灾后心理重建有哪些具体的建议?

答:据我所知,灾后已经有多组心理干预人员进入了灾区实施心理救助。我相信,近几年来我们培养的数万名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志愿者也会在灾后心理重建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此,我只具体地提醒几点:(1)一定要让心理受创者保持好饮食的平衡,有足够的睡眠。(2)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给孩子提供机会和氛围分享他们的焦虑和恐惧,鼓励家长和孩子间进行真实的情感沟通。(3)鼓励心理受创者保持和外地亲友的沟通渠道,接受来自他人的身体和情感支持,有必要的话,和当地社区联系,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4)陪伴心理受创者重返被破坏的现场,树立重建家园的希望和愿景。(5)向心理受创者介绍灾后心理反应的康复周期,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积极的心理应对方法,教授一些心理调节技术,提供可以寻求心理援助的方式。

5月22日,昆铁公安局的志愿者对一位受伤老人进行心理关爱。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