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杭州师范大学:全面推进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进程

2008-05-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柯盈盈 我有话说
2008年5月,杭州师范大学迎来了它的百年华诞。走过了一个世纪的沧海桑田,今天,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这座百年学府展开了它全新的蓝图:坚定不移地推动学校转型,以转型促发展、以转型促提高,实现由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由教学型高校向教学研究性高校、由普通大学向一流大学的转型,全面推进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
进程。

新蓝图,在百年历史积淀上

杭州师范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08年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1912年更名为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1913年更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其后数度易名,几度迁移。1978年在杭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杭州师范学院,2007年3月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

作为浙江最早传播民主科学思想的基地,作为近现代中国艺术教育的发祥地之一,作为新文化运动在浙江的策源地,亦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阵地之一,办学百年来,学校以“教育救国、师范兴国”为己任,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追求,以“与时俱进、争创一流”为目标,成为教育领域中勇于创新、不断开拓的践行者。这种传统和文化的积淀,使杭州师范大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够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行从师范到综合性高等学府的转型。

曾经有众多的名师大家在这所大学任教:鲁迅、夏?尊、张宗祥、沈尹默、马叙伦、李叔同……学校也曾培养了众多名垂后世的学子:宣中华、柔石、丰子恺、潘天寿……百年来,杭州师范大学名师高徒,相得益彰,薪火相传,弦歌不缀。目前,杭州师范大学已经成为教师教育与艺术教育具有特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具有一定优势、理学学科部分见长、各类新兴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现有下沙、文一路、玉皇山、古荡湾等4个校区,占地面积近1400亩,校舍面积6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56亿元,图书馆藏书180多万册。全日制在校生19644人。现有教授及相当职称人员179人,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达64%以上。学校拥有共享院士与双聘院士、特聘和双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学部委员、全国优秀教师、钱江学者、省“五个一批”人才、省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等各级各类人才300多人。

1982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现下设17个学院和2个基础教学部和1所独立学院,拥有49个本科专业,39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还拥有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中外合作培养教育领导学硕士项目。建有1个国家特色专业,11个省级重点专业,7个省级重点学科,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建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等一批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在内的一大批科研项目。

秉承百年办学的优良传统,杭州师范大学在开始第二个百年之际,正以扎实的工作和优良的条件朝着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新蓝图,行动号角已经吹响

在2007年学校的暑期工作会议上,履新不久的校党委书记崔鹏飞指出,过去几年,是杭州师范大学打基础、增规模、上层次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成功实现大学更名这一夙愿,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阶段性可喜成绩,标志着杭州师范大学的办学层次与办学水平得到了新的提升,学校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崔鹏飞书记说,当前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尽快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尽快适应省市党委、政府对学校发展的新要求,理清思路,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实现杭州师范大学新一轮快速健康发展。校党委对此高度重视,多次组织讨论,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对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在此基础上,经过集思广益、统一思想、民主集中,确立了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力求到2015年左右,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综合实力进入省内大学“第一方阵”,实现历史性跨越。

学校领导清醒地认识到,要把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落实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上,落实到科学研究的水平上,落实到服务社会的能力上。因此,学校提出要善于审时度势、顺势因时,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统筹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建设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一流的学科、一流的科研和一流的学风,追求人才培养的高质量、科学研究的高水平和社会服务的高效益,不断提高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率。通过学校三大职能的充分发挥,不断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学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加快推进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进程。

新蓝图,战略部署“剑指五方”

打开杭州师范大学的规划蓝图,我们看到了学校明晰的战略思路,部署了五大战略发展的重点。

出剑方向一:切实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一流的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学科,还要有一流的本科教学水平。学校在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文件精神,把建设一流的专业、一流的课程、一流的教学质量,作为今后学校长期的目标要求,以一流的教学工作水平,确保一流大学目标的实现。

出剑方向二:争取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把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作为争取成为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重要基础。学校将确定首批重点建设的学科,力争尽早实现博士学位授权学科“零”的突破。通过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建设带动其他学科建设,形成梯队建设的局面,为学科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出剑方向三:加快名师队伍建设。名师是大学的立校之本,也是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根本要求。学校将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把提升教师素质和水平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进一流的学科带头人,同时,也要从校内选拔培养一大批有发展潜质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创造条件予以重点支持,努力造就一支与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相适应的队伍。

出剑方向四:强化综合学科专业建设。学校将坚持把教师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努力把杭州师范大学建设成一流的教师教育基地。同时,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发展各类综合性学科专业。到“十二五”末,力争使全校专业总量达到省内大学的前列,学科专业的综合程度明显提高。

出剑方向五:推进大学体制机制建设。大学体制与机制是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制度性框架。学校将通过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相适应的大学体制与机制。推进管理重心进一步下移,对那些影响学校发展的体制与机制问题要进行深入调研,加以解决,进一步理顺关系。同时,将进一步加强管理的软硬件建设,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与手段来强化学校管理。

新蓝图,亮出“杭州牌”

走进杭州师范大学的校园,美丽的蕙风湖上微风拂面、波光粼粼,湖对岸的“湖畔诗社”艺廊宁静含蓄,学校先贤李叔同的塑像面湖而坐,似乎正在吟唱那曲调清新、典雅,优美、谐和的学堂乐歌……一如杭州的城市个性,充满了诗情画意。

杭州师范大学的新蓝图,首先贴上的是杭州的城市标签。“杭州特色”将是学校迈向一流的突破口。

杭州师范大学是杭州市重点建设的大学,与杭州的发展紧密相连。近年来,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居于全国前列。2007年,杭州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而人均GDP也首次超过8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衡量标准,达到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水平。2007年年初,杭州市委、市政府又作出了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战略决策。高等教育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体现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杭州师范大学作为唯一的市属综合性大学,加快发展、建设一流,是适应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的。

不久前,到杭州师范大学考察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指出,杭师大在开始第二个百年之际,要围绕建设具有杭州特色的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目标,促转型、上水平、拓空间、作贡献,力争早日打入省内高校“第一方阵”。王国平表示,杭师大是杭州市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在杭师大朝着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迈进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对其高看一眼、扶持一把、网开一面,以超常规的政策和举措,推动杭师大实现超常规发展。“用杭州文化滋养,以杭州精神办学,与杭州发展互动”正成为全体杭师大人努力践行的重要办学原则。

新蓝图,创新突破已经开始

加强与社会的互动,通过建立高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民生问题的研究,做好党委、政府的“智囊团”“思想库”,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大学社会功能之所在,也是杭州师范大学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国家建设发展的历史传承。

学校领导认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学院”向“大学”更名,不仅仅是换块牌子,杭州师范大学围绕学校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总体目标,将不断推出创新举措,促进学校深层次转型,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并从四方面实现突破。

首先是科学管理创新。一流综合性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管理水平。杭州师范大学正着手完善机关、部门的考评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学院的考评体系,调动部门、学院工作积极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鼓励教学科研人员、管理干部立足岗位,创新创优;进一步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切实调动基层单位办学的积极性;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统筹规划,科学设置院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资源优势,促进科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其次是人才培养创新。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学校正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创新,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就业、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力求形成人才培养的新优势。

第三是科学研究创新。科学研究水平是高校办学地位和实力的重要体现。杭州师范大学正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加大对高层次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加强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建设,努力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第四是服务社会创新。加强社会合作,服务地方发展是加快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学校已经成立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单独设立了社会合作开发处,下一步还将成立产学研合作咨询委员会,加强对社会的合作服务。

之江西,西湖滨。我们看到了,一座百年高校在它第二个百年的起点上涅?重生,一座具有杭州特色的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正在崛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