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百岁上书院,挺住

2008-05-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韵 我有话说

我终于见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州领报修院。

领报修院位于彭州市白鹿镇,当地人习惯称它为“上书院”。它距今整整100年,是一组法国的天主教建筑,1895年动工,1908年竣工,动用民工近千人。它完全按法国人的设计图纸建造,大理石和木料都从很远的地方运来,钟楼上现在已经看不见的彩色玻璃也是漂

洋过海从国外运来的。当地的老人说,上书院是天主教会为了教授给传教士更高级的宗教知识而修建的学校,钟楼则是教徒们进行礼拜的地方。

解放以后,这里曾是小学,也算是延续了它最初的功能。后来白鹿镇建了新的小学,这里便荒废了。所幸的是,100年来,这里从未经历过大规模的人为破坏或改造,建筑原貌得以基本保持。从100年前的老照片上,我看到,上书院是典型的欧式院落建筑。院落四面都是三层楼房,后面正中是高大的钟楼。建筑主体颜色由于照片太过久远,无法判断,但白色的钟楼却分外清晰。正门两边是对称的两条弧形环抱式的石阶,如两条张开的手臂欢迎来者。石阶配有栏杆,上面花瓶形的围栏保存完好。资料显示,上书院总面积达18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5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真难想象,在这偏僻的崇山峻岭间,100年前能建成如此雄伟壮观的建筑。

由于道路毁坏,我只能步行进山。下了一天的雨,泥泞的路面很是湿滑。山路上停着两辆面包车,当地人说,由于这组建筑有着典型的异域风格,近些年来成为年轻人拍婚纱照时的热门选择。地震发生当时就正有6对新人在此拍摄,所幸大家都死里逃生。这车就是他们遗弃的。

爬上一座山坡,上书院就完整地?露在眼前。尽管我作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看到几乎夷为平地的上书院时,我的心还是像被狠狠地揪了一把。如果不是事先对它的外貌有所了解,很难把现在的一片废墟与曾经恢弘大气的欧式建筑联系起来。残垣断壁间,只有那些交错着指向天空的巨大木柱在提醒人们,这里曾有一座庞大的建筑。曾经高大的钟楼拦腰折断,依然竖立着的墙体上也爬满触目惊心的裂纹。

废墟外,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领报修院”的石碑依然坚守着岗位。雨水顺着碑面流下来,如泪水般。旁边,成都市文物局等单位设立了紧急通告牌,警示所有的人:领报修院属国家级文物,受国家法律保护,个人不得对其物件进行损坏。

我心情沉重地离开了上书院。返回途中,当地人说国家文物局的领导带着专家已来这里视察过,明天就要在成都为“老人”会诊医病了。此言让我的心情稍稍放松了些。大地震中,四川人对生命执著的追求感动了全世界,但愿这位“老人”也能挺住这一关。

百岁上书院,挺住。(本报彭州5月29日电)

①震前的上书院钟楼巍然挺立(资料照片)

②震后的上书院钟楼(本报记者李韵摄)

③震毁的上书院一片残垣(本报记者李韵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