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们为生命和友谊而来”

2008-05-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练玉春 我有话说

5月29日晚八点,绵阳南郊机场,在震耳的轰鸣声中,俄罗斯国际救援队队员乘坐的硕大无朋的米―26直升机徐徐降落。这架刚从唐家山堰塞湖前线返回的直升机,在铅灰色的天幕下,散发出让人镇定又激动的力量。

机长安东・亚历山大诺维奇・列别捷夫率先走下小山一样的米―26。这位30岁的俄罗斯国际救援队成员性格

腼腆内向,但只要一谈到他所在的救援机组和救援队的使命,空军中校的平淡、镇定和威严顿时表露无遗。

在接到赶赴中国四川省参加地震救援的命令后6个小时,富于国际救援经验,曾经参加过希腊、法国等国救援行动的安东中校和他的机组人员共10人就做好了一切准备,从驻地哈巴罗夫斯克起飞,直飞中国四川灾区。经黑河、天津、西安、广汉,于5月25日下午5时45分,抵达重灾区绵阳,与中方的另一架米―26直升机一起,增援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救灾工作。

27日,遵照中方前线指挥部的指令,安东的米―26机组把14辆共210吨的推土机、挖掘机运进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工地。29日,又把6大油罐的油料、6个集装箱的抢险建筑器材、食物空运到了唐家山抢险现场。大型机械、油料、器材的不断输入,为奋战在唐家山堰塞湖堰顶工地的人们带来急需的设备,也带来了巨大鼓舞,堰顶士气大振。

因为昨晚和今天上午一直大雨,安东中校为不能按照原计划空运进更多的抢险物资而备感焦急:“本来就做好了一切准备,要保持整天的飞行,好把更多的物资运送进现场,但是恶劣的气候条件真是让人生气着急!我真想把更多的物资快一点运进去,越快越好!”

刚刚到达时,对于四川灾区的恶劣气候和地形条件,安东和机组成员们的确觉得困难不小,这与俄罗斯的各种条件相差太大,不过作为职业的救援队,10位俄罗斯救援队员迅速地适应了灾区的情况,克服了在他们看来肯定要遇到也必须克服的困难。

安东告诉记者,俄罗斯国际救援队的座右铭是――“拯救和援助是我们使命”,他们时刻都准备着为救援生命而出发。像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友好邻邦,在这样的时刻更应该给予帮助。

38岁的飞行机械师马辽什金・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同样把这个座右铭记刻在心。参与救援中国地震灾区的命令下达时,这位空军少校还远在另一座城市,并不在机组的驻地哈巴罗夫斯克。但是,他火速赶回了驻地,与自己的机组同事们会合,一起飞赴中国灾区。“我就是要赶来和自己的同伴在一起,我就是要赶到中国参加救援。”

马辽什金告诉记者,很多俄罗斯人都知道中国四川发生的大地震,地震灾情一传到俄罗斯,很多的俄罗斯人都为中国灾区人民所遭受的灾难万分同情,也为中国人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所做的顽强努力,佩服不已。所以,他对自己参加这样的救援,感到很自豪。

性格豪爽的马辽什金负责着米―26这个庞然大物的飞行机械,在飞行中,他坐在主副驾驶座之后,对直升机的整体机械运行情况给予保障。

对于在中国的救援任务的时间长短,马辽什金并不介意:“作为俄罗斯的国际救援队,我们就是为生命和友谊而来。中国在俄罗斯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我们,我们也同样应该在中国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

而就在包括俄罗斯米―26机组在内的所有力量的援助下,截至29日17时,累计已吊运至唐家山堰塞湖的重型设备共46台,累计完成土石方7.05万立方米,泄洪槽施工稳步进行。(本报绵阳5月29日电)

参与救援的俄罗斯米―26直升机完成当天任务后,降落绵阳南郊机场。图为俄罗斯救援队机组成员。

本报记者练玉春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