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汶川大地震以来,二十万志愿者奋战在救灾第一线,他们的身影出现
志愿者奔走在灾区,汗水湿透衣衫,精神温暖人心。他们悲天悯人、有情有义,残酷的灾情让他们热泪滚滚,情不自禁;他们知难而上、兢兢业业,艰苦的环境更加激励他们宵衣旰食,奋战不息。他们甘于奉献,崇尚友爱,乐于互助,追求进步;他们对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怀着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他们是好人,骨子里渗透着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他们是好公民,意识中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公共责任观念。他们心中怀着同胞之爱,他们身上显着公民之责。他们的高尚行为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勉励。
在震后的废墟,救援工作错综复杂,志愿者付出爱心、担当责任,也应接受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也应加强专业智慧的支撑。尤其在灾区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志愿者投身救援工作,更需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和抗震救灾经验。比如,对于心理危机干预、避难及卫生防疫知识普及、震灾致残人士的辅导与帮助等方面的服务项目,志愿者具备相应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方能从容应付。整体来看,有爱心、有能力、有特长的志愿者,更需要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协调配合。志愿者汇聚一方、发挥能量,还要求相关制度安排的成熟与完善。只有在良好的机制下,志愿者的传统道德和现代公民精神才能相得益彰,志愿者的自觉行为才能沉淀为持久的日常化的社会行动。
汶川大地震是一次考验。志愿者在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让我们所有人感动不已。他们无私的爱,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展现了人性绚烂夺目的光彩。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