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心理援助要科学有序

2008-05-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宋晓梦 我有话说

将心理救灾纳入救灾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这次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的一大特点。前期在灾区的志愿者和心理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绩是主要的。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避免、纠正一些误区,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5月2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林崇德教授

,针对目前心理救灾中存在的问题,对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心理疏导要防止二次伤害。前一时期不少志愿者和教育工作者让受灾群众包括青少年回忆地震当时的恐怖情景和宣泄痛失亲人的悲伤。虽然做法有一定的心理学的依据,但由于没有及时进行心理抚慰和疏导,等于撕开了伤口又不去缝合。这就违反了宣泄和释放的初衷,反而给受灾群众和青少年造成第二次心理创伤。宣泄是需要一定的场合和一系列后续工作的,如果对这些心理学知识不掌握,最好不要轻易去做。

心理援助要有组织、有计划。虽然大量受灾群众急需心理救助,但这项工作绝不能搞群众运动。目前中央已决定用省市对口支援的的方式帮助灾区进行重建,这些省市的心理学会、心理学研究院所,就可以对口“承包”所在地区的受灾群众心理疏导工作,特别是这些地区学校青少年的灾后心理教育。

灾区心理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即使是到灾区工作的心理专业毕业的师生,也要接受培训。因为他们平时所接触的是普通心理学,而不是灾后特殊的心理问题。

心理疏导要坚持伦理性。灾后要比平时更注意遵守心理疏导的伦理性要求。注意当地的文化、习俗,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