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汶川大地震灾害中,有这样一支攻坚克险的“水电铁军”:率先打通317国道马尔康至汶川“生命大通道”,为大批部队和救援物资进入汶川实施救援开辟了通路;之后,又急赴小岗剑、石亭江、唐家山等堰塞湖排险。这支“铁军”,就是武警水电三总队的全体官兵。
决战堰塞湖
灾情紧急,刻不容缓!5月21日10时,按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确定的排险方案,武警水电三总队立即组成30多名突击队员,通过直升机投送唐家山堰塞湖堤坝上,先期对堤坝进行实地勘察,为制定抢险施工方案提供参考,同时24小时监测水情变化。
25日上午,指挥部确定机械施工与人工爆破“双管齐下”,以人工爆破为主的排险方案。要求立即组织突击分队,携带炸药、锹镐、绕道茂县、漩坪向唐家山堰塞湖突击,开辟一条运送人员和机械的陆上通道。武警水电三总队迅速组织1000余名突击队员,每人携带24公斤炸药向前进发。
这是一条人迹罕至、途中要翻越2座大山的艰难之路。为解“悬湖”之危,官兵们向唐家山堰塞湖发起冲击,历经5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堰湖坝顶。
26日上午,随着米格26直升机将一台台挖掘机、推土机吊送到堤坝上。官兵们立即展开排险作业,勘察测量、研究爆破方案。官兵们的迷彩服湿了干,干了又湿;一天下来,每一名官兵身上都是厚厚的灰尘,汗水和灰尘混杂在一起,吐出来的口水都是泥。
27日9时10分,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指挥部副总指挥回良玉,到唐家山堰塞湖工程抢险现场看望武警水电官兵,称赞“他们是一支敢打硬仗、敢打胜仗的部队”。
截至28日晚19时,43台大型施工设备在堰塞体上施工,已挖出土石方近5万方。目前,武警水电三总队官兵正在昼夜不停加紧施工,再过几天,就可以开挖出一条标准的导流明渠。
主动请战
汶川发生大地震时,武警水电三总队政委程跃进第一个赶到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请战。
由于余震不断,沿途停水停电,漆黑一片。虽然不断有山石滚落而下,但武警水电三总队官兵毫无畏惧。13日0点05分,部队到达受灾最为严重的什邡市蓥华中学。
一栋五层的教学楼整体坍塌,残垣断壁中不时传来被困师生求生的呼唤。总队政委程跃进、技术总负责赵秀玲副总队长会同什邡市委市政府前线指挥部人员,迅速制定出营救方案。
没有电,就打开所有车灯。工具不够,就用手刨。倒塌的楼板、房梁盘根错节,要安全、迅速地把这些沉重的坍塌物剥离开来,把埋在废墟中的受困者抢救出来非常艰难。官兵们使用切割机、钢丝钳把楼板钢筋剪断,用起重机、吊车将一块块沉重的坍塌物吊走。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力抢救,凌晨2时49分,第一个学生被安全营救出来,2时58分,第二个、第三个学生也被救出。
抢通9条“生命线”
地震使通往汶川县城的3条公路全部中断,汶川成了与外界隔阻的“孤岛”。何时能打通通往汶川县城的公路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由于通讯中断,距离震中最近的武警水电三总队九支队正在狮子坪建设工地,在没有接到任何指令的情况下,5月12日20时30分,在总队总工程师陶然、九支队副支队长、项目部主任李川的率领下,所属四中队130名官兵,22台(套)大型机械设备,从工地出发,沿317国道火速向汶川挺进。
余震在持续,塌方在加剧。刚过理县红叶二级电站,一段3公里长的V形路面挡住去路。垮塌的石头将路面盖得严严实实,粗大的树干和电杆倒伏在地。陡壁之间只容下一台挖掘机的工位,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官兵们硬是摆开一个长约千米的战场。
官兵们冒着山体随时滑坡的危险,连续奋战73个小时,于15日21时45分率先打通进入汶川县城的317国道。身陷绝境的阿坝州委领导简直不敢相信:打通这条99公里长的道路,至少要十天半个月,而武警官兵仅仅用了73个小时。
人未解甲、马不离鞍。这支部队立即挥师北上,沿垮塌殆尽的213国道挺进另一座孤岛茂县。76个小时后,部队打通通往汶川的北线通道。随后,官兵们克服昼夜奋战的疲劳,立即兵分两路,一路继续沿317国道由汶川向都江堰方向推进。就这样,武警水电三总队九支队官兵们相继打通了马尔康至汶川、汶川至茂县、都江堰紫坪铺至虹口镇、紫坪铺至龙池镇、都江堰至青城后山、都江堰至卧龙自然保护区、平武县城至平通镇、什邡红白镇通往各村公路、汉旺镇至清平乡等9条通往灾区的生命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