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

2008-06-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业礼 王春发 我有话说
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巧妙地运用古诗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义出发,解释、回答现实问题,这是江泽民著作和讲话的一个鲜明特色。充分显示了他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开阔胸怀,以史为鉴、与时俱进的治国理念,也使他的著作和讲话更具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古风今韵――江泽民运用古诗文赏读》一书,细细品味江泽民对古诗文的运用,引导大家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领略一代大国领袖的文化底蕴、爱国情怀、思想魅力和人格风采,希望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能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深厚的文化底蕴

1993年11月,江泽民应邀前往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第一次峰会。这是他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第一次在国际多边政治舞台上亮相。此前,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干涉中国内政,对中国平息1989年政治风波横加指责,并对中国进行了所谓的经济“制裁”。此次峰会必将有一番激烈的争斗。江泽民在峰会上发表讲话时,引用中国的一句古诗文“逝者已矣,来者可追”,向与会的各国领导人提出了一个带有哲学意味的政治命题:我们要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入二十一世纪?以对未来的责任把人们带入对现实的冷峻思考。江泽民的眼界和胸怀让各国领导人初次领略了这位大国领袖的智慧和胆略。

转过年来,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的第二次非正式会议,当各国领导人对亚太经济合作的方式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时,江泽民引用中国先哲孟子的一句名言:“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由这一普遍原则出发,引导人们认识到亚太地区存在着多种政治、经济制度和观念形态,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画面,面对这种多样性,强求一律,是不符合实际的,兼容并蓄,互相借鉴,才有利于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在这一认识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相互尊重、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相互开放、不搞排他;广泛合作、互利互惠;缩小差距、共同繁荣”的五条建议,从而为亚太经济合作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此后,在重要的外交场合,江泽民多次引用“德不孤,必有邻”、“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已所不欲,勿施与人”等中国传统格言警句,阐明中国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江泽民所表现出的大国领袖的深厚文化底蕴也让世界各国领导者钦佩。

炽热的爱国情怀

1998年6月17日,江泽民在中南海接受了美国《新闻周刊》特约编辑兼《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韦茅斯的采访,谈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时,江泽民说,对这个问题,我想引用宋朝大诗人辛弃疾的两句诗,那就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是多边贸易体制史上最艰难的一次较量,在世界谈判史上也极为罕见。自1986年7月10日中国正式向WTO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递交复关申请起,国内外无数次预测这场谈判的时间表。但谁也不曾料到,由于谈判本身的艰巨性、复杂性、特殊性和敏感性以及逐步被“政治化”,这一谈就是15个春秋。期间中国代表团换了四任团长,美国换了五位首席谈判代表。1999年11月15日,坚忍的努力最终有了收获,中美达成双边协议,从而使中国入世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谈判的最终成功铺平了道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个不懂得中国传统的人,也许永远都无法理解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底蕴的大国领袖,不经意中表露出来的那种坚定、豪迈和执着。而每一个中国人似乎都明白,没有任何语言比这两句诗能够更好地表达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共同感受:那就是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这是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江泽民出生在江苏扬州的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家庭,诗书世家的氛围,使他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也培养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后来他曾多次回忆说:民族英雄史可法的墓就在他的家乡扬州,日本人侵略中国时,他和同学们星期天经常去凭吊,每当看到墓牌上的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便激起一种抗日的激情,决心发愤读书,树立好的民族气节。那时,陆游、文天祥等人的爱国诗句大家都会背诵,岳飞的《满江红》大家都会唱,这些东西在同学们的心灵里扎下了根,使你深深地懂得要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

几千年培育和传承下来的爱国情感,已经溶化到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的血液之中。这是中国人最敏感的神经。只要轻轻拨动这根琴弦,就会引起强烈的共鸣。古诗文中那些精彩绝伦的语句无疑是这种民族情感最集中的表现,也最能引起人们共同的感受。

1996年7月9日,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赵锡成等交通大学的海外校友五十多人。在与海外校友交谈中,江泽民说:“月是故乡明。希望大家今后多回来走一走,看一看。”

“月是故乡明”,短短五个字,承载的是多少美好的向往、多少共同的记忆;勾起的是多少无尽的乡愁、多少长久的思念。

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华儿女,一句“月是故乡明”已经足以表达我们共同的感受和向往。

江泽民对古诗文的运用炉火纯青,信手拈来,恰到好处,毫无雕琢之感。1990年2月19日,他会见了以台湾作家陈映真为团长的中国统一联盟大陆访问团。谈话中一个敏感的问题提了出来:中共是不是可以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江泽民这样回答:我们不能作这个承诺,但是我们要努力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不作这样的承诺,是针对外国干涉势力和分裂主义分子的。我相信台湾同胞只要把其中的道理弄清楚之后,也就不会有反对的理由。今天见到大家,我想起了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大陆和台湾血脉相联,同根同源,对于曹植的这首诗也有着共同的理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种传统,这种情感,这种诚意,难道还需要更多的承诺吗?我们是骨肉同胞,为什么要相互仇恨、相互对立呢?只要承认一个中国,不挟洋自重,不自绝于祖国,又何必要动干戈呢?

深刻的治国哲理

1989年,江泽民来中央工作时,小平同志见他,谈到即将承担的重任,他这样说道:党和人民把我放到这个位置上,我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定做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个共产党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就这样用两句历史名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作为普通的中国人,读到这样的语言,大概都会有一种感受:这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

中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的国家,“述往事,思来者”是我们的传统,“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是前人的治国经验。2000年12月26日,江泽民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讲话,谈到人心向背,兴亡的规律时,他引用了杜牧的《阿房宫赋》:“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使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江泽民认为这里说的就是人心向背。接着他用晚唐诗人罗隐嘲讽隋炀帝的诗“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说了隋炀帝的故事。隋炀帝从他父亲隋文帝手里接过皇位时,全国的经济实力是比较强的,他开始也想有所作为,重建西域交通,修驰道,筑长城,开通大运河,对维护国家安全和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他役使民力过度,再加上他穷奢极欲,纵情声色,造成百姓苦不堪言、揭竿而起,最后他被迫自缢于江都。后来江泽民又引用白居易的诗概述了唐朝的历史。唐王朝建立后,唐太宗头脑比较清醒,励精图治,纳谏任贤,轻徭薄赋,改革吏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成就了空前繁荣的贞观之治。但是,后来的统治者渐渐忘乎所以,沉醉于声色犬马。唐玄宗迷恋杨玉环,不仅“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而且让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集大权于一身,为非作歹。各级官吏贪污贿赂成风,搜刮、欺压百姓。安禄山以“奉命讨伐杨国忠”为名反唐,引发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就从兴盛走向衰落,最后王仙芝、黄巢起义攻下长安,不久唐王朝就寿终正寝了。结合警言名句和历史的叙述,自然引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很多都走了从得到民心兴起到失去民心衰亡的这样一条道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和在台湾失去政权,以及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哈托下台、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在选举中失败、秘鲁形势突变和前总统藤森逗留日本不归、菲律宾当前政局的动荡等等,尽管各自的原因很复杂,但人心向背的变化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对这些历史和现实的实例,我们应该明鉴啊!”

历史的故事,古人的警句,生动、精辟,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好的诠释,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对历史兴亡的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认真阅读江泽民的著作,人们大都会有类似的感觉,其中大量的古诗文,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活的运用,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民惟邦本”、“仁者莫大于爱人”、“缘法而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欲速则不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当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古老的思想、方法、原则时,发现它们依然充满活力,依然放射着真理的光芒;当我们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精华理解马克思主义时,又会发现,唯物论、辩证法原来是如此的朴素,亲切,与我们的文化、生活是如此的密切。

江泽民十分重视在全党、全社会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设。1995年,他创造性地向全党提出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并在全党开展了“三讲”教育活动。强调:“讲正气,是中华民族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古语所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等等,都是讲一个人必须树立正气,必须有正义感。有了一腔浩然正气,才能无所畏惧地前进,才能不屈不挠地为国家、为社会建功立业。文天祥专门写过一篇《正气歌》,他在《过零丁洋》中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及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为什么会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就是因为充满着高昂激越的爱国正气。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树立和发扬的最大的正气。大大发扬这种正气,以权谋私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邪气就滋长不起来。”

1996年,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讲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时,江泽民特别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人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犯错误、栽跟头。江泽民认为,我们的干部要经得起考验,过好这“六字关”,一个重要办法,就是要认真学习,加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说:“陆放翁有两句诗:‘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前一句描绘陷入功名利禄使人丑恶的现象,后一句劝人把功名利禄看得淡一些。郑板桥的一首《道情》,也很值得那些功名利禄思想重的人读一读:‘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当然,对古人的这些话,要从积极的意义去理解。”“功名利禄思想太重了,没有什么好处,使自己不得自由。人应该有高尚的灵魂。”

江泽民不仅善于利用人们熟悉的诗文妙语对全党全社会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他还带头亲自动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弘扬,推陈出新,不断创造新的境界。

陈澹然,清末一位怀才忧国,却不太知名、不受重用的文人。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朝国势的日衰,他别出心裁提出了“迁都建藩”的建议,还写了篇《迁都建藩议》,他的建议并没有多少可取之处,但其中的一句话却非常精彩。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二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迁都建藩议》中“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句颇有哲理的话。此后,这句名言经常出现在报刊杂志中。“谋全局,谋万世”也成了中国共产党一个重要的执政理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