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大地震无情地破坏着灾区的一切,其中也包括正成长中的大学。作为灾区规格最高、人员最多的西南科技大学,在地震中受灾也最严重:三名学生遇难、80多人受伤、学校财产损失3亿多元……但是这所大学的两万多师生员工,在地震面前、在巨大的损失面前,不慌张、不等待,不但勇敢自救,更主动参与灾区救助。危难
灾难中勇敢自救
2008年的5月12日,原本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绿树成荫的西南科技大学沐浴着初夏的阳光,充满着活力也显得格外美丽。
下午2点28分,突然间,大地剧烈晃动,宁静的校园瞬间地震房摇!灾难突然袭来!教室里,因有教师的临场引导,脱离险境时受到伤害的学生还不多,但许多在图书馆专心自习、毫不设防的学生惊恐失措,不断有人摔伤或被掉落的建筑物砸伤……
剧烈的震动逐渐平息。当该校校长肖正学教授最后一个从摇摇欲坠的办公楼撤出时,眼前的校园已变得满目疮痍。没有时间回顾刚刚经历的险情,学校领导立刻组成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西南科技大学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组织全校师生抗震救灾:搭建帐篷组成临时医疗点,救治、转移80多名受伤的学生;安排两万多名学生的户外安全食宿。
停水,停电,停气!安置在校园各处空旷地带的两万多名学生的饮食怎么解决?各学院紧急组织人员购买瓶装水、干粮;食堂的师傅们想方设法在户外架设铁锅,用掉落的干树枝烧火煮面条和鸡蛋,以这种最便捷的方式解决同学们吃饭的问题。可平时学校食堂主要以供应大米饭为主,一时间哪有这么多的面条、鸡蛋?没有时间犹豫,饮食中心迅速组织人员连夜到附近居民人家和周边县、镇采购应急。仅12日晚到13日上午10点,5个饮食供应点就免费为学生提供鸡蛋5万多个,面条4千多斤。
主动救助义不容辞
5月16日,学校恢复了水、电、气供应。虽然灾后物资匮乏,但师生们终于可以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了。此时,得知以帐篷驻扎在北川中学的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消防官兵每天冒着生命危险抢险救灾,却只能以一点干粮充饥时,学校要求师生控制消费,每人每顿饭不得超过2.5元。从17日起,学校更安排饮食中心职工每天傍晚驱车近100公里,为前线2000多名消防官兵送去热气腾腾的馒头和饭菜,连续7天,直到部队撤离。
紧接着,学校为安置在长虹培训中心的北川中学学生送去各种常规体育训练器材,以鼓励脱离险境的同学们战胜一切困难,尽快从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充满信心地面对新的生活!
随后,学校抽调14名驾驶员和2辆越野车,前往重灾区北川执行运输任务;为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运送救灾物资。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该校学生以大无畏精神,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积极自救,自动维护临时居住点的清洁与卫生,更积极响应绵阳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报名加入志愿服务者队伍。他们在学校团委的组织下,一批批志愿服务者前往市中心医院、市二医院转移、看护病人,搬运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一批批志愿服务者到绵阳市灾民集中居住点九洲体育馆、南河体育中心帮助接听赈灾热线,录入寻亲信息,为灾民分发食品和药品等;由该校法学院院长廖斌、心理学教授辛勇等教师组建的师生心理救助志愿者队伍,每天轮流对灾民进行心理救助和心理咨询。
面对损失积极重建
在刚刚结束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工作踏实严谨的西南科技大学获得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优”等评价是对这所年轻而又朝气蓬勃的大学的肯定。而经历了严重的地震灾害,如何面对损失,尽早恢复教学、重建校园,是一次更严峻的考验。
距离重灾区北川中学不足100公里的西南科技大学,在这次地震中校舍受损面积近70万平方米,其中不能修复使用的房屋面积为3.3万平方米、严重受损24万平方米,仅房屋损失就达3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损坏的实验设备达2958台(套),总价值达8461万元。目前,学校每天还面临着不断的余震、堰塞湖泄洪等潜在的危害。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既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又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下,及时调整了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学校远程教育的优势,把集中的课堂教学变成远程网络教学,利用网络、电话、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远程授课和辅导,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学校临时办公地点接受采访的校长肖正学表示,校园重建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也是必须严格规划、认真落实的任务;学校一定会积极听取专家意见,根据专家制定的修复、重建方案进行全面规划,力争尽早、全面完成校园的恢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