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山作战中,拿下老山的就是这个师的某团――“老山英雄团”。
而作为全军学习的两面旗帜之一的“炮兵18团”,也在这个师的编成之中。
在地震重灾区,这支
驰援:千里赴戎机
高伟是全师第一个知道大地震发生的人。
5月12日下午两点半,正和师长率部在云南某地等候上级首长检阅的师政委高伟,突然接到了女儿从成都打来的一个电话,背景异常嘈杂,还有很多孩子的哭声尖叫声。电话里女儿带着哭腔只喊了两句话:“爸爸,我们这里地震了,学校有的房子塌了――”
通话戛然而止。高伟马上回拨电话,盲音。再拨家人朋友,盲音。16岁女儿带着哭腔的声音,折磨着高伟。不过,这位年轻的师政委稳住了神,转身告诉师长和其他同事:“成都附近地震,情况严重。”所有军官立即手机联络成都方面,但是通讯完全中断。
很快,上级首长来到部队,简单交换情况后证实四川发生大地震。师长曲新勇和高伟一碰头:“部队必须做好出发准备!”
12日晚11时55分,该师开赴地震灾区的正式命令下达,要求全员出动,奔赴五个方向:北川、青川、绵竹、安县、平武。驻扎在昆明、曲靖、开远的部队马上编组车队、装载人员物资,同时向昆明火车站出发。最早一支部队登上赴川火车的时间竟然是13日凌晨1点40分!95分钟之内,首批部队就已经开始向灾区进发!
后续部队风驰电掣地向出发地点集结。部队配备的解放牌卡车,竟然一路跑出了120公里的时速!到13日上午8时30分,所有部队都已出动。
14日,师长率部冲进了重灾区北川县城。消息从青川、平武、绵竹、安县陆续传来,各团作为第一批部队分别进入指定位置。至此,最远机动1600多公里后,该师8000余名指战员进入灾区。
“当部队车队浩浩荡荡地一路飞驰,又艰难地挺进灾区,路边群众高呼‘解放军万岁’的时候,军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压抑不住。”该师高炮团上尉陶磊这么回味这一路。
救援:“我要和我的兵在一起”
到达位置后,官兵们不顾星夜驰援造成的疲惫、饥饿,马上展开救援。手中只有简单的铁铲、铁锹、钢钎,心急如焚的官兵使劲全力去撬、去推、去拽,或者就直接动手把砖石尽量搬开、挪走,为废墟上可能还活着的人,一点点打开空间。
一旦挖出幸存者,官兵们根据受伤情况,或背或抱,或担架抬运,一路跑着就往灾区救治点转运。“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是那一段时间里该师官兵最常听见的话语,也是最让他们骄傲的表达。
于是,他们更加不惜一切代价地救援。
部队奉命“进村入户”,展开救援。一支支救援小分队紧急成立,他们放下了自己的行军背囊,却带上了尽可能多的工具,每个人只拿上一瓶水、几包饼干,就向大山深处出发。
震后通讯中断,小分队一进入山区就与指挥部失去联络。指挥部里师首长们忧心如焚,但是决心毫不动摇。一旦灾情传来,“不惜一切代价,派!”就这样,2000多人的队伍,奉命出动,在群山间分头急进,冒着山体滑坡、巨石滚落、道路阻断的危险,翻山越岭,朝着目的地前进,其中最远的一支小分队竟徒步行军三天三夜。
面对这样的一群官兵,在部队已经整整30年、从士兵一步步成长为师长的曲新勇感慨万端,他总是出现在自己的士兵面前,出现在救援第一线:“我要和我的兵在一起!这些兵,生活在不一样的年代,但是在国家民族危急时刻,他们尽到了军人应尽的职责。他们和我那个时代的军人目标一致、作风一致。我为指挥他们感觉幸运。”
心愿:关爱生命继承传统
截至5月25日的统计,该师共从废墟中抢救群众390余人,转移疏散群众60000多人,医治受伤群众2000人,运送各类物资8000余吨。
面对这样的战绩,师首长们并没有欣喜的表情。
曲新勇经常沉默地站在现场,看着自己的士兵手拉肩扛,试着在废墟中开口子,每一个动作、每一次营救的努力过程,都触动他心灵的想法:部队要求能够完成多样化任务,这个任务的完成,除了战斗意志,也必须有相应的装备和训练。而另一个想法:灾难面前付出了许多生命的代价,所换回来的是人心凝聚,不能让这凝聚力松懈掉!
高伟大校的感慨也同样动人。这次抗震救灾让这位刚刚到职3个多月的师政委,迅速地了解了自己的下属。高伟更关心一个问题,他动情地指着远处的山头:“一定要关爱我们的农民!他们经历了这样的灾难,但是没有人哭天抢地,几年后,这里一定又是一片大好山河。这些农民坚韧的生命力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命力。”
看着这样的部队,听着这样至诚的心声,才能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军队能够具有这样的战斗力。而不远处的师指挥部门前,那红色的横幅说明着这个部队所继承的传统:“决死雄风今犹在,老山精神传万代。”
成都军区驻滇某师在实施现场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