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走了,房子塌了,但日子还得往前过……”6月2日下午,在这个地震过去半个多月的日子,什邡市湔氐镇龙泉村村民黄邦能一家在忙着抢收木耳。
车在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记者从什邡来到了湔氐镇,这里是我国最大的黄背木耳养殖基地,在这次地震中,全镇80%的木耳菌棚倒塌,损失惨重。
沿着一条坑
此刻的黄家人正在忙碌:黄邦能的妻子李德平,站在因为棚架倒塌全都堆在一起的菌袋堆中不停地摘着木耳;在帐篷里,黄邦能70多岁的父母正弯着腰把刚摘下来的大块木耳分开;又黑又瘦的黄邦能则把分好的木耳抱出去,摊开了晒。
眼前的这一幕让刚进门的村支部书记刘刚华非常欣慰,因为地震刚发生的那几天,这一家人几乎都快崩溃了。5月12日,黄邦能16岁的儿子被从废墟里挖出来送到医院,却没能抢救过来。噩耗让两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几天不吃不喝,黄邦能的妻子回娘家去了,因为眼前的一切让她不能自已。
当天晚上,刘刚华就来到黄邦能家,先把黄邦能叫到一边,“这次天灾,咱们村、镇损失都很大。你是家里的柱子,一定要挺住!”几天后,刘刚华又跑到黄邦能家:“老黄啊,现在木耳该收了,咱们得努力生产自救啊!”
5月17日,悲痛不已的黄邦能一家人擦干眼泪,开始不停地劳作。“这是天灾,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我们一定要挺住!”黄邦能把妻子从娘家接了回来。解放军帮他搭起了军用帐篷,让一家人有了居住的地方;镇上连续发了两次抚慰金,现在家里每人每天有十元钱的补助和一斤口粮,外地捐赠来的物资也优先被送了过来;刘刚华等村干部一有时间就过来,几位热心的志愿者也赶到这里帮忙……现在木耳已经抢摘了3万个菌袋了,黄邦能一家人的心情也在逐渐好转。
与记者聊天时,憨厚的黄邦能一直搓着手,“真的感激党和政府,感谢解放军和志愿者们,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一家挺住了。现在我们不能光依赖别人,更要自力更生,不给国家添负担!”事实也是如此,现在他们从早上五六点忙到晚上十一二点,一家人组成了抢收木耳的“流水线”。
“不只黄邦能一家,我们村民都在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我们也期待更多志愿者的加入。”刘刚华告诉记者,现在大伙正憋着一股劲,力争将木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本报四川什邡6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