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德霍夫介绍说,世界粮食计划署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一样,总部也是设在罗马,成立于1961年底,是受命解决全球饥饿问题的联合国前线机构,它与粮农组织并肩合作,帮助全球饥饿的贫民摆脱饥饿和贫穷的恶性循环。
西德霍夫说,解决世界粮食危机的出路在于为农产品创造一个公平的贸易条件。全球粮食涨价受冲击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穷人。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原先规划,他们今年夏季要为7000万人提供粮食援助,但由于世界的粮食价格上涨,他们要完成这一任务,预算缺口7.5亿美元。
他说,去年3月亚洲市场上米价每吨为260美元,而数天前每吨超过了1000美元,价格涨得离谱。世界粮食计划署已呼吁各国增加捐赠,但即使资金到位,也有可能出现拿钱买不到粮的局面。一些国家出于对粮食危机的恐慌对粮食出售采取了保护措施,粮食市场出现了有行无市的局面。
西德霍夫认为,世界粮食产量近年来总体虽然一直在上升,但赶不上对粮食需求增长的需要,而且农业生产很不平衡。按照科学家的计算,地球可以养活120亿人口,即使考虑到自然灾害和战争等因素,也完全可以让90亿人口有饭吃。而目前世界人口不足70亿。由此看来,造成世界粮食危机,制度性的因素很大。
解决粮食危机,让人人有饭吃,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产量,提高发展中国家对农业生产效率和积极性。而在这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公平的粮食贸易条件恰恰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自己的粮食市场实行保护措施,为农产品设置众多的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产品很难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欧美国家还对本国的农业生产提供大量的补贴,使他们的农产品能以较低的价格进入世界各地,甚至比非洲当地的农业产品价格还低。这样,一些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对粮食生产失去兴趣,粮食完全依赖进口,本国农业生产逐渐萎缩。当全球粮食价格上涨时,本来很穷的老百姓根本就花不起钱来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于是就容易出现社会动乱。
他说,由于世界粮食价格在过去25年来一直处于低水平,很多国家就放松了本国的农业生产和投入。发展中国家自身对此应吸取教训。中国过去是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的对象,2005年以来,中国就已经成为一个援助国。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减少对农业投入的时期,中国则一直很重视农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中国的发展过程值得一些发展中国家学习。
西德霍夫说,还有其他的许多因素造成粮食涨价。例如能源价格上涨,生物燃料与人争口粮。粮食过剩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我们将长期面临一个粮食紧张的时代,粮食价格不可能再回落到以前的低水平。针对有人说,逐渐富裕的中国人生活习惯改变,吃肉食越来越多,是导致粮食紧张的一个原因,西德霍夫回应说,这是无稽之谈,虽然肉食的生产要消耗更多的粮食,但我们西方人吃的肉比中国人多得多,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自己首先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西德霍夫指出,解决粮食危机要把目光集中在根本问题上。这就是要增加全世界粮食生产总量。发达国家必须改变政策,创造一个公平的世界粮食贸易条件,让发展中国家对农业生产有利可图并产生积极性,并扶植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这是长期解决世界粮食危机、饥饿问题的根本出路。(本报柏林6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