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耗资2200多万元的现代题材电视剧,没有大牌明星,辗转中国、美国的四个景地,超过常规制作周期四倍,全程用电影镜头数字高清双机拍摄,著名导演孙周用电影化的叙事方式表达情感,演员全部提前深入生活进入规定情境,央视给出
电影镜头摄制出的画面格外精美,电影化的表达方式更趋向于艺术。然而,许多家庭还没有数字高清,不少观众文化水准并不高,电视剧的观赏环境可能会让创作者们费尽心力的创造在观众嗑着瓜子的谈笑间被忽视掉,但《相思树》的主创们仍然认真地做着―― |
电视剧被叫做“快餐文化”,有人认为好故事加上大明星就是收视率的保障。在电视剧制作上,低成本才有可能拥有利润空间,“制作精良”是许多创作者们可望不可及的梦想。然而,近来出现了不少电视剧“大片”,几部由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剧投资上亿,现代题材中也出现了像《相思树》这样的大投入产品,一部正在拍摄的现代题材电视剧甚至全部用胶片摄制,这样的趋势带动了电视剧制作水准的整体提高。然而,在数字高清没有完全普及,观众文化水准相对较低的当下,这样做值不值得一直备受争议。原中国文联副主席、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创作者应该以一种自觉的意识,以较高的文化品位和美学品位,去促成民众精神素质的提高,因为电视艺术作品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相思树》把一些简单的道理审美化地讲出来了,让观众得到了全方位的多角度的美的享受,这实际上是一种大智慧。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文艺评论家李准说,看这部戏能看到一种“禅”味,用舒婷的诗《致橡树》作为该剧的主旨特别形象,它像这部戏的钥匙,为观众打开理解角色之门。在物质社会看到《相思树》很特别、很轻松,没有浮华、没有张扬,制作得非常精美。在一个童话般美丽的故事中,在动听的音乐中,在油画一样的画面里,在诗一样的情境中,我们被拨动的是心灵之弦。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说,电影导演拍摄电视剧,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细腻,《相思树》营造了诗化的、人生无常的感觉,具备了高品质。我们不要认为电视剧就是武打剧,就是悬念剧,也需要感怀、抒情的东西,使大众接受艺术精品,给观众提供新鲜的体验也是电视工作者的责任。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主任、文艺评论家阎晓明认为,《相思树》让电视剧离电影越来越近,除了观影环境不同,技术上区别不大了。电视剧发展到今天,需要有这样的创作者不在经济利益上计较,主动引领市场引领高水准的创作方向,他们可能一时不被理解,但是他们会成为一个时期电视剧创作的标杆,永远地树立在那里。
对于高水准电视剧的出现,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文艺评论家郭运德评价说,看《相思树》有一种感动,让人想起当年的《南行记》,那种意味深长的感觉给人印象非常深刻。当下的电视剧很多都是赶出来的,粗糙劣质,长久下去会让观众倒胃口。不要低估观众的审美,在多媒体时代他们见识过先进文化,看到过国外优秀的大制作,所以,尽管电视剧生存环境还有待于完善,但是制作水平水涨船高一定是大方向。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郑洞天分析说,电视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让电视人自觉地在追求高品质,想在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更要努力地提升自我价值,这一点在《相思树》中得到了体现。以前说电影导演拍电视剧是“救世”来了,现在没有那么严重了,电视剧导演也越来越讲究了,电视剧整体水平相比前几年有了大幅度提高,这直接导致未来的竞争更加激烈。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黎明认为,电视剧从比拼数量的时代已经进入到了比拼质量的时代。电视大片不应该仅仅指大投入,还要有高产出、大影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相思树》不是现代戏中投入最大的,将来一定还会有电视剧不断来刷新投资纪录,但是《相思树》的主创们都是真诚的,都是敬业的,他们把“这棵树”种得很美,也许现在还不是一棵大树,但是它会在观众的口碑中不断成长。《相思树》这样的作品的出现也预示着现代题材创作在更高的平台上进入了新一轮的竞争。
近年来现代都市题材电视作品越来越多,但同一化趋势越来越严重,杯水风波、家长里短,婆婆媳妇小姑……不少电视剧重复着一样的故事。起初观众因为熟悉而备感亲切,可是多了,观众也会产生审美疲劳,他们也需要超越和思考。《相思树》在扎堆的情感漩涡里突围,试图把理想赋予其中,期望把至真至善至美带给观众。然而,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能够信服吗―― |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分析说,现实题材中的家庭伦理剧这两年非常热门,但是如果一般地去表现就会雷同。热门题材出新非常难,同样写都市情感,那就要看写什么样的情感,怎样写。《相思树》在这方面的确作出了探索。它写了这样一种爱情,有人认为是童话,也有人认为是创作者们的理想素材,太高于生活。但是我认为人们在物质的压迫下有精神的困惑,有追求物质的欲望,有未得到物质的空虚,但是也有获得真、善、美之后的幸福感、心灵的安宁感,我们不能仅表现前者,而忽视后者。从这个角度上说,都市情感的“情感”二字丰富的内涵决定了这个题材空间无限。以《相思树》为例,相信不同的观众会从剧中的人物对情感的选择和判断上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像剧中人物那样对待爱情,但是观众看了能够感动,这就足够了。再深入一个层次,如果观众觉得主人公们都值得钦佩,甚至能以他们为榜样,那就更好了。《相思树》虽然写的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很美好的、看起来不太可信的一个故事,但是它对人心向善的引领,对让我们树立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向往和崇敬都是有利的。什么是永恒的,归根到底是真善美,这是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被大众公认的价值,也是当今世界先进文化所共同认可的价值尺度。
文艺评论家李德润认为,“家长里短”、“婆婆媳妇小姑”戏是生活本身的一种展示,创作者们对它描摹得越像越让观众感到亲切,然而,只有亲切是不够的,都市情感系列发展到了今天这个阶段,必须有所突破。《相思树》在这方面作出了探索。不仅是《相思树》,它的姊妹篇《亲情树》和《香樟树》已经在有意识地超越于生活表层的恩恩怨怨,透过表层对里面的东西进行思考甚至是哲学思辨,《相思树》在这方面更加自觉。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路海波分析说,《相思树》非常符合大众文化特点,具有现实意义,这部戏讲述了都市情感神话,却让我们感到了逼真,这种逼真还能打动观众。实际上,尽管剧中的感情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很低,但是很多人都做着这样的梦。这部戏的人物是类型化的,比如人物关系的配置,肯定是类型化,但是因为主创们的演绎让类型化的人物栩栩如生,超越了一般的情节剧。
陈建功强调,《相思树》体现了编剧和导演对人生的深度思考。这虽然是个都市情感戏,却涉及了高考、知青、扶贫、助学、追星、现代艺术,太宏阔了,所以深圳把这部作品列为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之作。尽管是“献礼”,但是这还是一部都市情感剧,还是通过对人物的塑造,为我们怎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带来启迪,所以这又不是一部普通的都市情感剧。
文艺评论家王伟国说,平时看作品很多,总有比较,小保姆戏我们看得多了,家长里短地搀和着,《相思树》里的小保姆不一样,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真、善、美,从这部戏中我们能看到她的文化品格和精神素质的升华。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文艺评论家王丹彦分析,这是一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电视剧,作品把真善美集中体现到了男女主人公的身上,善良、执著、坚韧、真诚,这也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展示,非常有现实意义。这是一部有思想内涵的作品,超越了一般情感上升到高尚情感的层次,这是一种进步,也是都市情感剧的一种大胆尝试。
原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文艺评论家李春武补充说,《相思树》提倡的正是我们社会当下相对缺失的,即我们的传统美德,包括诚实、善良、感恩等道德范围的东西,从这一点上说,《相思树》的故事还是传统的,只是角度更加新颖,站得更有高度,能够从简单中生发出一些对人生有指导意义的理念。
北京大学教授、文艺评论家彭吉象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和那些家长里短的情感戏相比,《相思树》好像和生活有距离,但是它还是真实的,能让我们感动。为什么呢?因为它不像西方的艺术那样从“真”达到美,而是更倾向于中国传统文化,从“善”达到美,从而感动人。
《士兵突击》、《五星饭店》、《奋斗》等反响还不错的电视剧首播收视率并不高,既要口碑又要收视率还能赚钱的电视剧简直是凤毛麟角。是迎合还是引领市场,《相思树》在矛盾中挣扎着,一方面追求艺术品位,一方面也在不断制造一些传奇来吸引观众眼球。在艺术和市场之间,“这棵树”究竟站出了怎样的姿态?尺度把握得如何呢―― |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著名作家张宏森分析,在市场经济下,电影票房和收视率一样受到格外关注。不少制片人就以票房和收视率来制定投资方向。其实这是不够科学和全面的。电视剧是大众艺术,应该适应大众口味,但是,一味追求收视率显然不符合艺术规律。《相思树》有一种自然之美,没有经过修剪的地方看起来很舒服,然而,人为制造的一些传奇还是有点伤害作品。比如男主人公康凯在美国意外中了头彩,一夜成为亿万富翁等。我们能看到创作者们的矛盾心态,要制造一点奇观给观众。如果《相思树》依然按照自己的逻辑生长会更加美丽。当然,现在已经很好了,有一种电视文学的意境。
文艺评论家李兴叶说,《相思树》被定位成了都市童话,一个灰姑娘的故事,童话就要单纯就要理想,当然也应该有传奇的东西,所以,女主人公晓牧没有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嫁给几乎难以遇到的好男人丛原,而是嫁给了最爱的男主人公康凯,这里面没有世俗的东西,也没有迎合大众心态。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这就是《相思树》的魅力。而对于男主人公中彩就更是一个童话般的结局,好人有好报,简单真诚,难得的是这个好人还把这笔意外之财全部捐出去了,一点都不留,这更是童话的感觉,也恰好符合整部作品的风格。
郑洞天教授对《相思树》在艺术和市场之间的探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相思树》一方面体现了整体制作的认真,追求艺术的决心,一方面也在制造着传奇,努力迎合市场。这里面编的痕迹就显示出来了,所以给人若即若离的感觉,一个小人物进入那么高的层面就跟普通观众有距离了,而贴近生活和迎合市场不是一回事。
仲呈祥说,《相思树》是完全不一样的一部都市情感戏,它写了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碰撞。没有像过去的作品那样为了吸引观众,为了制造戏剧效果,故意把农村和城市对立着写,要么农村文明是传统,城市文明是糟粕,需要城里人下乡接受“再教育”,要么城市文明是先进,农村文明是落后,要城市文明引导农村文明,这个戏没有那样设计,而是用和谐、交融、整合创作出了一种新的时代品格,时代特征,它没有为了迎合市场去制造矛盾,而是遵循艺术规律,值得尊敬。
清华大学教授、文艺评论家尹鸿认为,《相思树》在艺术和市场之间做出了很好的把握,突破了一般的都市题材剧的束缚,打破了只有中老年人和家庭主妇们守候电视剧的格局。这应该是一部青年人爱看的电视剧,时尚、励志、优美,既有戏剧性构成的时间跨度,十年变化,又有空间的跨度,从丽江、上海、北京一直到纽约,有故事也有视听冲击,所以应该拥有好的收视效果。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文艺评论家黄会林教授分析说,《相思树》有艺术追求,但是并没有违背电视剧的创作规律,它实际上还是通俗的,用俗点儿的话概括就是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故事,但是通俗并不妨碍境界高尚、思想精深。剧中男女主人公们不是媚俗的,他们的生活取向具有向上的引力、动力、张力,他们是用行动而不是用说教来引导人们思考该怎样对待爱情,从这一点上说就具有大众性、人间性。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副司长王卫平说,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有意识地提高品质,在创意、结构、使用设备等方面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做整体提升,另一方面就是故意媚俗、制作粗糙、降低成本、团队不专业、花边新闻炒作等,以此来迎合市场,这两种态度激发出完全不一样的东西。《相思树》显然属于前者,它要求演员体验生活、制作严谨都是传统的方法,符合艺术规律,这样能让主创们更好地理解和塑造人物。看得出,《相思树》在艺术和市场之间的分寸拿捏上努力探索了,至于市场效果,有待于考验。但是无论如何,这种认真的创作态度是艺术作品能够走得远、走得好的基础。
《求是》杂志副总编辑、文艺评论家刘润为说,艺术产品不是被动存在,而是具有能动性的,好的艺术作品能够创造懂得美的大众,也同时可以创造市场。从这一点上说,艺术市场是需要培养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在一个时期可能会存在一些我们难以理解的东西,比如有文化和有深度的电视剧怎么反而还没有收视效果呢。但是从长远看,艺术家的主动性一定能改变市场,引领市场。《相思树》是都市情感系列的最后一部,前两部都取得了成功,这一部更加认真更有探索意义的作品更有理由赢得观众。
用艺术的形式弘扬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并能让观众接受和认可,是不少文艺作品追求的方向,然而,唯恐被贴上“高大全”的标签,在“都是人嘛”的理念下,不少作品有意识地降低角色的“人格”。《相思树》却塑造了完美的人物,并由他们引领观众去思考人生观和价值观乃至世界观,它的社会意义正在超越作品本身―― |
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文艺评论家朱虹说,《相思树》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人生观、价值观该怎样塑造。这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结合得很好的作品,歌颂了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这部戏强调,爱情的目标会激励人不断奋进,把小爱和大爱结合在了一起,让我们看到了爱情观和价值观的统一。
文艺报总编辑、文艺评论家范咏戈认为,这是一部价值观鲜明的作品,反映了主创们的高素质。他们在替观众找回一条回到原点、在物质社会能够得到解放的途径。让观众在清晰的叙事、好看的故事中体味到文化电视剧的味道,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主创们传达的无私、奉献的理念。
国家广电总局总编室主任金德龙说,《相思树》让我们看到了类型多样、色彩饱满、层次丰富的爱情模式,在剧中我们能看到相濡以沫之爱、执著相守之爱、深厚宽容之爱、诱惑迷离之爱、单纯热烈之爱,可以看到这些主人公们在爱中成长、成熟。也让观众在这些爱的体验中思考爱的内涵,是占有还是成全,是宽容还是记恨,是传奇还是生活,让观众自觉地审视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爱情。在剧中三次出现舒婷的诗《致橡树》正好释解了这部戏的精神主调。用树的意象表达对真情的向往,根紧握在地下,叶相处在云里,并肩享受雨露阳光,共同抗击雷电、风雨,这样的表达,这样的爱情观的树立是时代需要的。
李德润分析说,有些电视剧唯恐被贴上“高大全”的标签,故意给好人制造一些缺点,而坏人却在人性化的幌子下被赋予了不少优点,甚至让人同情和理解。《相思树》中的人物却没有降低人物品格,他们是审美理想中的人物,是稀缺的但却是我们需要的,是大众的审美理想。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王锋说,《相思树》的爱情故事注入了不少新时代元素。剧中表现的捐资助学、进城务工、市场经济、出国留学、合资企业以及户外媒体等各种新的社会事物,较为鲜明地揭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和时代印记,但爱情故事的基本脉络和人物形象的艺术刻画,秉承的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基本的爱情价值追求,以鲜明的褒奖和颂扬的态度表现健康真诚、积极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可喜的是剧中人物塑造没有故意降低品格,看起来像理想中的人物,但是个个真诚,让人觉得美好。
文艺评论家孟繁树说,这部作品虽然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是它的价值却远远超过了故事本身,就思想内涵、文化底蕴,就它所赋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说,既深入又有力量。
这个戏中的人物看似理想,生活中难以遇到,但不是概念化的,不是所谓的“高大全”,他们身上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是常人憧憬着却达不到的状态,《相思树》会因为实现观众幻想中的希望而赢得观众,这也是常人的需求,是审美的需要,黄会林教授总结说。
尹鸿教授认为,《相思树》在价值观上非常符合建立和谐社会和主流价值需要,像剧中的男主人公康凯这样的人,其实天赋很高,但是一点心眼都不耍,朴实得让人怀疑他的真实性,但他填补了生活当中的“匮乏”。主创们通过对这样一种主流价值的传达完成了这部电视剧对观众社会心理的补偿,这是非常健康,并值得大力提倡的。
康凯决定资助懵懂的农家小女孩晓牧上学。
康凯迎娶尚洁终于了却了双方家长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