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博谈杂议

2008-06-0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蕴含着艺术。用艺术的眼睛去感受世界,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充满了艺术气息。我们看到的湛蓝海洋之辽阔、小桥流水之细腻、鲜花绽放之绚丽、春风抚柳之温馨;听到的惊涛拍岸、高山流水、鸟儿争鸣;闻到的花儿的清香;尝到的酸甜苦辣;感觉到的冷热温凉、粗糙光滑……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

用艺

术感受人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艺术地生活。现实中没有完美的生活,生活的艺术在于我们能在平凡中找到感动,在残缺中寻到美丽。艺术地生活,在于寄情山水而不沉溺其中,用一种悠闲的方式放牧自己。这种放牧是把自己彻底地做一次回归,回归到生命中本真的那些感动,用艺术的眼光看世界,我们会发现原来风云和雷霆都蕴含着别样的美。

生活的艺术是我们能敞开一颗心,感动和感恩地去过好每一天;艺术地生活是在感动和感恩中发现一个纯美的自我。愚者有智慧,缓者有雅致,钝者有机巧,隐者有益处,这才是真正艺术地生活。

解放军驻辽宁丹东某部李祥辉

读余光中先生《用艺术感受人生》一文,感觉受益匪浅。余先生观点别开生面,诠释深入浅出,无论对我们认知客观世界,还是把握艺术规律,都不无裨益。特别是对“人生可以模仿艺术”、“用间接经验体验人生”、“借助艺术激发灵感”等方面的论述,酣畅淋漓,引人入胜。其间信手拈来,展示了余先生渊博的知识和对艺术的独特理解。

江西赣州市章贡区委陈相飞

《用艺术感受人生》一文,本身就是余光中先生精心打造并呈现给我们的“艺术精品”。细读细品,如饮甘泉,清凉可口,沁人心脾,给人以超然的美感享受。

在现实生活中,艺术与我们形影不离,密切相关。无数艺术家用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创造出诸如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等等不同形式的艺术精品。这些艺术精品无时无刻不在熏陶、感染着我们,甚至是感动、震撼着我们。离开艺术的人生就是苍白、乏味、无序的人生,离开人生的艺术根本不会客观存在。

用艺术感受人生,我们的生活就会驱散阴霾!用艺术感受人生,我们的工作就会多姿多彩!用艺术感受人生,我们的明天就会辉煌灿烂!

河南省濮阳县民政局梁星毯

曾枣庄先生的《文化盛世的启示》,就像一部完整的历史教科书,言简意赅,高屋建瓴,准确生动,从七个不同方面系统总结了两宋时期文化强盛的经验,对于我们如何把文化资源、历史借鉴变成今天的文化动力和文化进步,都是可以从中吸取些有益的启发,这也是实现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历史证明,文化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延续过程,而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生产力的生产者,在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两宋时期文化的兴盛,正是由于高度重视人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才形成了文化鼎盛的社会格局。按照曾先生的讲法,两宋时期文化盛世主要表现在文化政策、传播手段、基础教育、营造氛围、宗教推动、社会风尚等方面,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运用综合的手段大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中国文化更多地体现了人的个性化的文化内涵,人才是文化的生产者和创造者,每一个中国人就是自己的文化符号。只有通过改善政策环境,不断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教育,才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创造重要积淀,当务之急要把精力和财力用在对整个民族的文化培养和塑造上,真正在世界舞台上打出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名片来。

今天,铺天盖地的文化城建设,名目繁多、如火如荼,投资多达上亿,少则也有上百万。我们知道,靠水泥、钢筋和砖头瓦块,堆砌不出中国文化的大厦,大学里要的不是豪华的大楼,有了大师才会名副其实;剧场里看的不是漂亮的舞台,有了好戏、好演员才可以叫座;图书馆不是看楼层有多高,没有好书、好文章也只是摆设;文化城里,如果传播不了文化,其实也还是一个空架子而已。据此看来,曾枣庄先生的《文化盛世的启示》的意义是深远的,值得认真学习和研究。

河南省修武县人口计生委陈连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