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降临巴蜀大地。霎时间,山崩地裂,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党和政府带领人民,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奏响了一部空前豪迈的英雄乐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实践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定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在抗震救灾中,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充分实践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谱写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篇章。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体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快速反应和紧急部署中。在大地震突至的第一时间,来自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便迅速传遍灾区。胡锦涛总书记紧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下达了“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总动员令。在党中央的有力指挥下,中央、地方以及各部门、各单位紧急行动起来,把抗震救灾作为首要任务,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调集一切可以调集的物资,全力以赴支援灾区,使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为抗震救灾工作的有序进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体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强有力指挥中。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党和政府的部署决策有序、有力、有效,贯穿于抗震救灾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抗震救灾的各个细微之处。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临灾区指导,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靠前指挥,从紧急救人阶段的与时间赛跑,到转运伤员、临时安置、卫生防疫的综合配套,从大灾过后无大疫,到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部署,切实做到了“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这充分展现了党中央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临危不惧、运筹帷幄的强大力量,心系群众、珍视生命的崇高情怀。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体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灾区和对灾区人民的亲切关怀中。在抗震救灾的最危急时刻,胡锦涛总书记亲临一线,不顾余震危险,查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在灾区群众最需要帐篷、临时安置房的重要时刻,他又亲赴湖州、廊坊等地进行视察,督导救灾物资生产,体现了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在地震发生后仅仅两个小时,温家宝总理便紧急赶赴灾区腹地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在抢险救援取得阶段性胜利之时,他再次来到灾区部署卫生防疫、灾后重建等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热爱。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既是对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准则的模范实践,又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诠释。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体现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投身抗震救灾的英勇表现中。在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鲜血和汗水诠释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时代内涵。正是有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在抗震救灾中才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让党旗飘扬在羌寨的汶川县萝卜寨村党支部、用行动唱响生命赞歌的汉源县人民医院党总支、危难时刻冲在前的赵中兴、先救群众的夏平、决不退缩的伏玉琼、不忘“班长”职责的曹代成、舍生忘死为百姓的刘全福、拼尽全力救伤员的翟永安,等等。据不完全统计,灾区共有17500多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2288000多名共产党员站在抗震救灾最前线。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以人为本价值关怀的充分彰显
胡锦涛同志指出:“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对生命的尊重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抗震救灾的全过程,一切为了救人,一切救灾力量以生命的名义集结。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体现在争分夺秒抢救受伤群众当中。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示,要争分夺秒抢救受伤群众,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作出百倍努力。站在地震塌陷的北川中学教学楼废墟旁边,温家宝总理大声疾呼:“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位的任务是抢救被困人员。抢救人的生命,是我们这次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正是有了对生命的无比敬重,才会有对被掩埋人员的抢救不惜一切代价;正是有了对生命的强烈尊重,才创造出被掩埋100小时以上仍然生还的奇迹。各救援队伍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不分昼夜地搜救被困人员,先后从废墟中挖掘救出生还者6541人(截止到6月1日),截至6月7日24时,解救和转移1379672人,其中有两名矿工被困20天后获救。这在人类救灾史上是少见的。珍惜生命,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得以充分体现。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体现在亿人共悼、举国同殇中。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务院作出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全国各族人民向汶川大地震受难同胞表示深切哀悼。这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的遇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的遇难者降半旗志哀。5月19日14时28分,神州大地,警笛长鸣,山河肃穆。在机场、码头、车站,在机关、企业、学校,在田间、边防哨所、驻外使领馆,十三亿中国人民为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肃立默哀。对生命的尊重,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刻铸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感戴,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体现在心理救援、社会关爱当中。地震发生后,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党和政府对被救者及时开展心理救援,大力倡导社会关爱。在极力挽救生命的同时,努力提升生命的质量。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示,要想方设法安排好群众基本生活,注重“做好心理安抚”工作,让灾区群众在心田里托起希望的太阳。温家宝总理深情寄语:“面向光明的未来,昂起倔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向前、向光明的未来前进!”在灾区学子们灵魂深处播下了自强的种子。在抗震救灾最前线,我们不仅看到各种救援队伍夜以继日地开展抢险救援工作,也看到国内外的心理研究机构、高校心理院所、医疗机构精神科室和军队的一批批心理专家的身影,在抗震救灾的同时,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心理救援行动。一系列旨在帮助灾区群众尽快走出心理阴影、创造美好明天的人文关怀行动,正在有序开展。以人为本,在心理救援和社会关爱中得到了更深入的体现。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以人为本精神的大力弘扬
胡锦涛总书记在灾区视察时,有力地写下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6个大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中华民族重视人本的民族品格得到充分显现。从汶川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中华大地在关注着灾区,十三亿中国人民在关注着灾区。绵延不断的捐款、捐物、献血、志愿援助,书写着抗震救灾的瑰丽篇章。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得以光大。中华民族在数千年文明进程中,积淀了重视人本,团结互爱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愈加懂得,要更加珍视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友爱互助、共克时艰。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中心,数十万救援大军和志愿者以最快速度赶到了救灾前线。全国人民慷慨解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伸出援手。“我们都是汶川人”,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让中华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得以彰显。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不畏艰险,在关键时刻把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冒死抢救灾民,涌现出失去15位亲人仍坚持救人的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痛失7个亲人,仍坚守手术台的绵阳市中医院护士长黄琼;勇救4名学生的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宁舍亲人不舍群众的青川县人民武装部部长袁世聪;连续战斗五天五夜的基层党组织理县杂谷脑镇党委,等等。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时代壮歌,显示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使社会主义文明风尚得以弘扬。大灾显大德,危难见真情。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全社会对人的生命、权利和价值的尊重、维护和关切,而且体现在社会主义文明程度极大提高。在抗震救灾中,国家机关减少公用经费支出5%用于抗震救灾;解放军、救援队、志愿者宁可露宿野外,而把帐篷让给灾区群众;广大党员干部置家庭和亲人安危于不顾,舍生忘死,抢救他人;广大灾区群众在人身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不等待、不抱怨,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广大伤病员虽饱受地震之苦,却以乐观向上的精神,积极配合治疗……这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书写了社会主义文明的新篇章,浸透着关心他人、敬重他人、爱护他人的美好心灵。
温家宝同志指出:“举全国之力把抗震救灾进行到底。”抗震救灾不仅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和检验,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次洗礼和检验。这次大地震,震级之高,破坏力之大,灾情之严重,重建之艰巨,均为历史罕见。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在灾情突发后不久,我们便听到了帐篷学校传来的朗朗读书声,看到了灾区孩子们久违的笑脸,感受到了灾区群众无比坚定的重建信心。这一切都源于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正是举全国之力,全军和武警部队11万精锐20余个专业兵种雷霆挺进,短短几天全部到位,短短几天就打通生命线,电网、通信全面修复;正是举全国之力,近400支专业救援队,4.5万医务人员源源赶赴一线,覆盖到每一个受灾村庄;正是举全国之力,国家战略储备物资,数百万吨的食品、药品、帐篷、机械通过空中、铁路、公路、水路立体运输驰援灾区;正是举全国之力,全国宣传文化系统“爱的奉献――2008年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短短4小时就募集了15亿元;正是举全国之力,7300万党员交上一笔笔充满爱心的“特殊党费”;正是举全国之力,素昧平生的20余万志愿者奔向灾区,以各自特殊的方式进行抗震救助;正是举全国之力,成都数百“的哥”冒着余震赶往都江堰抢救伤员,南京拾荒老人把零钱换成百元钞票塞进募捐箱,许许多多城市献血长龙将血站“挤爆”。世界看到:灾难有多大,中国就有多强!
以人为本,大爱无疆。风雨过后见彩虹,以人为本兴家园。这是抗震救灾奏响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