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6月5日,一位战士在为“自强不息重建家园”的花墙浇水。日前,从贵州和云南调运来的200万朵鲜花被布置在四川绵竹体育中心受灾群众安置点等地,为灾区群众送上祝福,带
来鼓舞。新华社记者张燕辉摄
“面对未来,我们都要坚强些才能走出困境”
最近,从四川灾区不断有令人振奋的自立、自强、自救的消息传出,给世人以别样的感动。
在眉山市东坡区复兴乡山祠村,全村590户都不同程度受灾,其中重灾6户。5月20日,村里收到了第一笔3000元的救灾款。当村支书王长安从乡上领回救灾款,通知受灾户前来领款时,几乎所有的受灾户都对村支书说:“我们虽然房子垮了,但比起重灾区完全倒塌的房屋,轻多了。把救灾款捐赠给重灾区吧!”村民们不仅不要救灾款,还要向重灾区捐款。这天,王长安不仅没有发出去一分救灾款,还收到了全村村民3772元捐款。
他们自己受灾后怎么办?村里立即成立起党员突击队,组织村民互助,挨家挨户帮助村民修葺房屋。10多天后,全村损毁的房屋全部修葺完毕,村民们告别了帐篷生活,重新住进家里。
在抗震救灾中,郫县各村组建起160支党员服务队,他们先忙抢险救援,接着就为受灾和困难农户抢种抢收,开展生产自救,“救人、生产两不误”。
地震发生后,古城镇指路村党支部书记孙从发带人从废墟中救出农妇陈龙华,把她送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救治回来,立即倡导大家捐了3527元为她治伤。看到她家成熟了的油菜、大蒜没人收,20人的党员服务队开进田头忙活了一天,就抢收完毕。没有主人在家,1000多斤油菜、200斤大蒜颗粒归仓。
安德镇广福村地震中3个家庭有人受伤住医院,两户人外出寻找失踪亲人。节骨眼上,新任村党支部书记罗永竹刚从都江堰救灾前线返回来,他换了身衣服,就加入服务队帮村民抢种抢收。
几天前,记者在刚抢修好的茂县三龙乡盘山公路沿途,到处可见灾区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商量着如何复耕、恢复生产的事。
在黄草坪村,村民张德林兴奋地说:“我家种的玉米都出苗了,海椒地里套种的玉米过两天也将出苗!”往年,他们种莴笋、海椒、白菜外销,收入可观,今年突发地震,莴笋、白菜运不出去,只能改种玉米。
据介绍,三龙乡已有上百亩地种上了甜海椒和耐存放的玉米。“随着乡道、村道的恢复通行,我们还是看好反季节蔬菜,如果到汶川和成都的路三个月内能打通,村民种植的番茄、海椒卖出后,就能挽回不少损失。”三龙乡乡长何星雄说。
地震发生没几天,三龙乡300多名村民就开始上山挖药材了。纳呼村村民陈德春5月15日上山,29日才回家,短短10多天时间,就赚了2000多元。“我们要走出灾难的阴影,从头再来。”陈德春对记者说:“有政府和部队官兵的帮助,有坚定的信心,有了资金,就一定能重建美好家园。”
“房子倒了,人还在,不能坐等救援,自己也要积极想些办法。”勒依村村民、62岁的羌族老人罗明强一边从废墟中用力抽出梁木,一边说,“建房子需要大量木料,我掏些木头,准备搭建木板篷。”
家住什邡市师古镇的年轻姑娘吴世会,在地震中失去了两个哥哥等亲人。80多岁瘫痪在床的父亲和两个失去父亲的侄女的生计重担,就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震后半个月,她就擦干泪水,重新出现在地震前打工的工作岗位上。她是车工,每个月能挣一千多元的工资。“无论有多难,都必须靠自己的双手自救,才能撑起家里的生活。”她说,“面对未来,我们都要坚强些才能走出困境。”
灾后第三天就组织乡亲们展开自救,翻修屋顶瓦片
汶川地震的重灾区,几乎都是旅游风景区,旅游是这些地方新兴的支柱产业。还在抗震救人的时候,这些地方的各级党委、政府就同时在安排景区的重新规划和重建、复建。而刚从废墟中跑出来的受灾群众,更是惊魂稍定就开始了自救行动。
端午节前,记者在都江堰青城前山看到,一个农家乐庄园又开始热闹起来,厨房里摆满了各种新鲜蔬菜,员工们正忙着包粽子,柜台内啤酒堆成了一座小山……这里已经做好端午开门迎客的准备。“我的店,就是灾区父老们的家。”老板李官映是地震中心汶川县映秀人,他告诉记者,他要给大家提供一个散心的地方,让受灾的乡亲们缓和一下悲情。所以,凡是来玩的灾区群众,餐饮、娱乐一律全免。
与李官映一样,另一家叫桂花园的休闲庄也开始搬桌挪椅准备迎客。老板也是要“把农家乐好好修复、打整一下,让更多的受灾群众来吃、来睡得好点;把灾区的气氛活跃起来,让大家又看到都江堰农家乐生意红火的景象,树立起自救的信心。”
在离都江堰青城山不远的崇州市街子古镇上,大多数店铺都已开门营业,只有少部分店铺还在修复、翻新施工。街子镇党委书记付大成说,在地震中被损毁的街面房屋,经过受灾群众20多天的自救修复,预计到六月底,古镇就将重新开街了!
街子镇,是四川省极具旅游发展前景的几大古镇之一。地震发生后,街面一片狼藉,满目瓦砾,古朴雅致的川西民居屋顶千疮百孔。震后第二天,镇政府就组织工作人员将镇上朝阳字库等一批受损的文物古迹的碎片一一收起保存,并上报给有关部门,请专家鉴定维修。将损毁的水塔、阁楼等一一拆除。第三天就组织乡亲们展开自救,翻修屋顶瓦片,拆除危房。“对于自行拆除危房的,镇政府按照其工程量补贴20%―40%;对于不能自行拆除的,镇政府免费帮助拆除。”同时,他们还先后请来上百名房屋鉴定专家,对古镇景区的全部建筑进行鉴定。5月23日开始,古街上90%的经营门市就陆续恢复营业,目前,村民们的农家乐也基本都恢复了营业。新的规划也即将出炉,“我们将高起点规划打造4A级景区。重建后,街子镇将焕然一新,成为一个更加美丽的古镇!”
面对全国人民的支援,四川提出:自强、自立、自救
据四川省农业部门介绍,大地震给全省农业生产、农业基础设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2.34亿元。而地震发生时,正值抢种抢收的关键时期,灾难发生后,省政府办公厅就于5月17日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当前“双抢”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组织机关干部、进城农民工、农民助耕队等进行抢收抢种。
到目前,灾区各地共组织了5500多个助耕队、65万人次帮助农民抢收抢种。全省2065万亩小麦和1340万亩油菜籽收割已基本结束,已栽插水稻2800万亩,占计划栽插水稻面积2950万亩的95%;全省除部分改种补种、迟夏玉米和二季玉米外,正季播栽的1800万亩玉米已经基本结束,已栽红苕915万亩,占预计完成面积的75%。
地震灾害造成全省85万亩农作物改种补种。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时要求各地在6月5日和7月15日以前分别完成玉米、蔬菜的改种补种,并根据各个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改种补种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目前已经落实了足够的玉米种源,并已调往灾区104万多公斤,向灾区调送蔬菜种4万多公斤,改种补种蔬菜6万多亩。
由于地震造成大部分灾区交通阻断,使部分灾区出现了蔬菜、水果卖难的问题,全省各地迅速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大型农贸市场、运销专业户等到灾区及时采收,政府开辟“绿色通道”,使情况很快得到缓解。
晚秋生产是四川省农业生产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地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确保全省晚秋粮食面积达到1600万亩、晚秋蔬菜面积达到500万亩。
全国人民支援四川灾区,而四川提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一双勤劳的双手,自强、自立、自救,努力做到重灾之年重灾区少减产、不减收,轻灾区不减产、保增收,非灾区多增产、多增收,实现全省粮食不减产、农民保增收。并及早规划和做好组织农民重建家园的准备工作,争取3年内建成一批新村、新镇、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