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汶川团县委的高效组织下,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志愿者奋力投身救灾,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在地震重灾区撑起了一片
迅速反应高效组织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共青团汶川县委书记李晓燕马上将身边的团员青年组织起来,安抚惊慌的群众,平息混乱的局面,并马上组织年轻人协助县医院的医务人员抢救药品,转移伤员。
5月13日一大早,汶川县团委就召开了干部职工紧急会议,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团县委组建了“汶川县抗震救灾青年突击队”,并迅速成立志愿者服务指挥办公室,先后设立雁门救助志愿服务站、绵池救助志愿服务站、威州城区救助志愿服务站、民政局救助志愿服务站。截至5月21日,4个救助站共救助2万多人次,发放物资数百吨。
为配合汶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开展工作,团县委还迅速成立了5个青年志愿者服务点。青年突击队巡回车志愿者服务点,负责到灾区各个乡镇搜救生还者,以及对公路沿线灾民和各种情况的处置;桑坪游客疏散志愿服务点,负责协助县指挥部疏散游客,让外来游客尽快平安返家;车站维护秩序志愿者服务点,负责协助县指挥部帮助外地务工人员能够早日平安回家;德惠超市物资发放点,负责协助县指挥部使各种救灾物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序地发放到灾民手中;还成立了流浪人群收容所,负责解决流离失所的群众的食宿。
汶川人民看到,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面前,共青团汶川县委在危急关头,切实发挥了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合理安排不负众望
地震发生后,先后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0名志愿者加入了“汶川县抗震救灾青年突击队”。怀着满腔热情的志愿者们,不远千里,不畏艰难,徒步来到汶川进行救援工作,他们期待着在抗灾工作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共青团汶川县委根据志愿者的特长,及时作出合理的安排。在志愿者服务指挥办公室的基础上,建立了汶川县抗震救灾志愿者服务工作指挥部,下设招募组、项目组和综合协调组,遵循“根据实际、按需派遣、确保安全、做好宣传”的原则,建立志愿服务项目,以项目建组织,以组织带队伍,合理安排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并逐步规范志愿者服务工作流程,拟出了志愿者招募协议和项目协议,不断完善志愿者的管理工作。
在共青团汶川县委的科学组织下,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都结合各自的专长和特点,得到了合理的安排和分派。他们分散到汶川的各个角落,为灾区人民提供了热诚高效的服务。来自宁夏的志愿者随部队驻扎到山寨中,来自山东的志愿者发挥所长开起了推土机,来自广州的志愿者成了卫生防疫工作指导,来自福建的志愿者在义务修车点成了骨干……
在汶川抢险救援的各条战线上,青年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了自身价值。由于组织有序,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来到汶川震区,献出自己的爱心和力量。这不仅让灾区群众极大受益,也让远道而来的志愿者在无私奉献中实现了自身价值、感受到了心灵安慰。
爱心救助温暖人心
一位70多岁的老婆婆从茂县到汶川七盘沟探亲,不幸遭遇地震。老婆婆在汶川唯一的亲人在震灾中不幸遇难,而汶川到茂县的213国道也在地震中遭到了破坏而不能通行,无依无靠的老人有家却不能回。那天,走投无路的老婆婆,来到威州救助站。在这里,志愿者们都把老婆婆当成自己家人一样看待,每天嘘寒问暖,生怕老婆婆饿着了或是冻着了,有时食物不够,志愿者们宁可饿着也要让老婆婆吃饱,被褥不够用了,志愿者们就抢着把自己的被褥贡献出来给老婆婆用。回茂县的路通车了,终于能回家的老婆婆离开时,却充满了依依不舍。
在各个救助站和服务点,青年志愿者用阳光般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为灾区群众带来了心灵的抚慰和生活的希望。每一个汶川百姓都知道,只要看到红色的团旗,就有共青团救助点,在那里不但可以领取到食物和水,那些热情的小伙儿、姑娘们,更会给身心疲惫的他们带来家一般的温馨。就像一名茅岭山寨的受灾群众所说,在这里能感受到温暖和安全,真的和家里一样!
在地震过后最艰难的那段日子里,在汶川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随处可以见到这样由鲜红的团旗和青年志愿者们组成的救助团队。
巨大的灾难面前,共青团汶川县委用实际行动再一次证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鲜艳的团旗,将永远迎风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