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梁启超一篇《少年中国说》振聋发聩。“少年强则国强”,是对中国新生力量的期盼。其后,一代代中国少年以热情和勇气,自强不息,发愤图强。在四川汶川大地震袭来的时候,这样的热情和勇气,高度体现在震区少年的身上。
北川中学这些10来岁的中学生,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没有胆怯,没有畏缩。他们中的
在专业救援队伍到来之前,老师和这些中学生是救援的主力。没有工具,他们用手挖、用手刨,一点点为废墟中的同学和老师打开空间、赢得生命。手破了,脚伤了,他们没有退缩。此时此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师生之爱、学友之情,比以往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显得更清晰、更真实、更紧迫。
男孩子们毫无畏惧,平时的调皮捣蛋没有了踪影。女孩子们毫无畏惧,平时的柔弱娇气让位给了勇气。他们镇定地呼喊着同学的名字,镇定地回应着同学的求援,镇定地安慰着废墟中或者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人:“坚持住!我们在救你们!”
这一刻,他们勇敢地承担超出他们年龄的使命,这一刻,他们勇敢地成长。这一刻,他们的身份是救援者。
在一片混乱的震后现场,这些少年救援同学、运送伤员、寻找救生医疗物品、看守救灾物资、安慰受灾群众、照看孤儿;然后是撤离灾区,转移进安置点,再重新回到教室,准备即将到来的中考、高考。他们在短短的时间里做了很多。此刻,在帐篷里,他们伏案读书的背影叠印着废墟上的奔走、呼喊、救援。那一刻的十万火急和这一刻的平静安详,奇妙地融合在这些少年人的身上,让人如此的感动。
“我们挺好的”、“请分一些爱给其他的学校和同学”。这是这些走过灾难的少年的心声。他们努力安慰着自己,却已经懂得去关爱别人。
走在他们的临时学校,走在这些中学生身边,看着球场上的少年,我们可以看见希望。少年的希望,学校的希望,国家的希望。壮哉,中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