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铿锵声声化天下

2008-06-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国平 我有话说

6月5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即“中国建筑”)通过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即将登陆A股市场。中国建筑负责人表示,公司将借助登陆A股市场的机遇,巩固住宅建筑领域和国际业务领域领先优势,积极开拓基建领域业务。

在谋求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中国建筑没有忘记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投入地震灾区的灾后

重建。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建筑系统将为灾区负责承建安置性临时住房超过8万套,折合建筑面积超过170万平方米。“公司在这个阶段登陆A股市场,最大的意义是为‘灾后重建板块’再添新军。”这位负责人表示。

这就是中国建筑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强调的责任意识。发展需要积淀,积淀的关键在于文化。在中国建筑采访,记者发现,在外界看来“硬梆梆”的建筑领域,充盈着浓浓的精神力量与文化韵味。

诚信:“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

中建五局以“信・和”为文化追求,即“以信为本、以和为贵”;在中建八局的企业文化手册上,把诚信文化誉为“鼎之魂”――“世纪龙鼎,德蔚吉祥,传承文明,千古流芳。鲁班传人,一言九鼎,厚德载物,诚信至上”……中国建筑的下属部门,都以自己的方式传承着中国建筑着力打造的诚信文化。

诚信对于中国建筑而言到底有多重要?用中国建筑董事长孙文杰的话说,是“融入魂魄”。他告诉记者:“剥开中建企业文化的层层外壳,里面的核,就是‘诚信’。”

让诚信融入魂魄,结果是树立起响当当的品牌。在特殊时期,中国建筑经常担任起“消防员”的角色,承担起严峻的任务。例如在2003年“非典”时期,中建六局被委托承担天津市塘沽传染病医院5194平方米的“非典”病房建设工程。在这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的时刻,中建六局夜以继日,用54天时间按照要求完成施工,提前工期交付使用。

中国建筑还把诚信品牌推向了国际。例如在2005年,中国建筑中标当时欧洲第一高楼俄罗斯联邦大厦。公司克服莫斯科恶劣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通过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及钢结构施工、滑膜等新工艺,引来赞叹一片。以此为发端,中国建筑相继在莫斯科周边城市和俄罗斯周边国家承接了一批工程项目,实现东欧高端市场零的突破。

铸造诚信品牌,需要扎实的专业品质。汶川大地震一发生,中国建筑各施工企业立即对灾区竣工项目和在建项目进行工程回访。结果发现,中国建筑近年来在四川地区51个竣工项目(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71个在建项目(建筑面积753万平方米)的建筑主体结构都没有出现问题,仅有部分工程出现局部填充墙与结构梁柱结合处开裂现象,经过重新修补,可以保证结构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口碑已经树立,业务不断拓展。诚信已经让中国建筑尝到了甜头,而诚信文化建设不会停歇。孙文杰说:“做生意讲诚信一定不会吃亏,因为我讲诚信,对方也讲诚信,大家都舒服。如果对方不讲诚信,他还是希望找一个讲诚信的,因为这样他才舒服。”

激情:“大鹏一日同风起”

企业要真正实现“一诺千金”,需要两股底气:一是专注于技术上的研发,另是在工作态度上充满激情。

如何让企业充满激情?孙文杰的思路是把企业打造成“校园”。对此,他的解释是:“校园里永远都充满激情,什么事都想干,什么事都想去尝试,什么都要去创造一番,这些对于企业同样重要。”

据此,孙文杰对中国建筑的企业发展理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提升――企业宗旨: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建设祖国,福利员工;核心理念:追求阳光下的利润最大化;企业精神:铸造精品,超越自我;经营理念:竞争无情,商机无限,市场唯大,经营为先;质量观:过程精品,质量重于泰山。中国建筑,服务跨越五洲;环境观:建筑与绿色共生,发展与生态协调;安全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生命的保障。

这些理念成为企业的核心凝聚力,将中国建筑的内在精神加以统一,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其直接结果是激情在中国建筑的每个角落激荡。

在由中国建筑担任总承包之一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施工现场,记者了解到,这一摩天大楼将在100层设置观光天阁,距离地面472米,是目前世界上人能到达的最高建筑。对此,中建人吟出唐诗,表达出自己能参与这一建筑史上的壮举而豪情满怀:“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对于能够参与这一瞩目工程,中国建筑总工程师、项目总经理王伍仁也难抑内心的平静。在内部刊物《凝固的乐章》中,他写道:“走进春天,固然要以浓烈的深情书写壮志,以畅快的豪情激荡锐气,以饱满的激情挥洒雄风。”激情之外,他怀着一份内心的纯净与理性,“但更需要以清醒的头脑沉淀躁动,以厚道的心地稳住偏激,以沉稳的步履踏破沉醉。”

多元:“万紫千红春满园”

在与下属机构的关系上,中国建筑有其特殊性。2008年,中国建筑组建26年,但下属的施工单位却大多有着5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建一局、二局和六局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初,三局、四局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七局、八局是由基建工程兵整体改制的企业。几十年来,他们在建设新中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立下功勋。不过,这些企业的生存环境、成长历史各异,加上近年来中建人走南闯北,经营触角伸向了海外几十个国家和国内除台湾以外的地区,业务范围涉及了建筑承包、地产开发、设计等多个领域,这些差异决定了中建文化的多元特点。

根据实际,中国建筑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在集团企业文化的框架内,允许分属单位依照各自历史发展脉络,发掘出属于自身的特色企业文化。

包容,让中建文化异彩纷呈。中建三局二公司发掘出“铁脚板精神”,公司党委副书记袁文清向记者讲述了产生这一精神的来历:1966年2月,公司第六施工队奉命从四川渡口成建制地调迁贵州平坝县,承担国家三线建设施工任务。当时车辆异常紧张,公司要求全程步行。于是,第六施工队提出“走出一双铁脚板”的行动口号,他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经过12天的路程,徒步跋涉500多公里来到昆明。在云南省委的安排下,他们乘车顺利到达平坝,并立即投入火热的建设工地。从此,“铁脚板精神”成为支撑公司发展和激励公司员工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与二公司向历史要文化不同的是,中建三局商品混凝土公司则根据从事行业的特点总结出了企业文化:可塑(创新)、凝聚(包容)、坚毅(执行)、恒久(常青)。公司党委书记周群芳告诉记者,混凝土是流动性的浆状物体,随模成形,是创新的本质;另外,混凝土由砂、石、水泥等材料凝聚而成,对应的是公司发展过程中要以人文关怀凝聚人心;同时,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这来源于科学的配合比,对应的是公司以制度的坚决执行作为实现目标的保证;而且,混凝土经得起风雨的洗礼和时间的侵蚀,这对应着公司全力打造百年老店的奋斗目标。

不仅在中建三局,其他下属单位的企业文化也特色显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