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兵解读灾区流行语

2008-06-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立权 迟玉涛 李金清 我有话说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武警黑龙江森林总队把灾区流行语作为主题教育活教材,收到好效果。

“不抛弃不放弃”

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要求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不惜一切代价救人。“不抛弃不放弃”成为救援工作的流行语。为了把更多的老百姓从废

墟中抢救出来,国家紧急出动部队连夜冒雨赶赴灾区,从全国范围选派最好的医务人员,下拨大项救灾资金,调运各项救灾物资,动用大量的民航飞机、直升机,开通火车专线……只要有利于“救人”,几乎怎么快怎么办。

“为抢救被埋废墟下的群众,几十名甚至上百名队员宁可不吃不喝不睡,不惜花费几十个小时进行连续救援,我叔叔就是被救援人员用32个小时从废墟中挖出来的。”家住四川省绵阳市的哈尔滨市森林支队机要参谋左强周,用自家经历解读这一流行语的深刻含义。

“我们都是汶川人”

在这次特大地震灾害中,全国万众一心,“我们都是汶川人”,成了流行语。

家住四川锦竹市的黑河市森林支队嫩江大队班长李宁说:“为了搞好救灾,各地干部群众纷纷自发献血、捐款捐物。我家里来电话说,爷爷在地震中受伤治疗,用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捐献的血液。我真为生活在这个和谐的祖国大家庭而感到自豪。”

“寻亲热线”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电话、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纷纷开辟“寻亲热线”,架起联系灾区的桥梁,“寻亲热线”也成为救灾流行语。

家住四川省广汉市的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支队图强大队军医沈兴东说:“地震后我的第一反应是给家里打电话,问问平安,可就是打不通,急得我直掉眼泪。第三天,母亲通过救灾前线指挥部设立的‘寻亲热线’把电话打到大队,这种热线可帮了我大忙。”

“心理救助”

与以往救灾不同,这次“心理救助”也是救灾流行语。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80万字中小学生灾后心理自助手册等很快送到灾区,灾区学生恢复上课第一堂内容就是心理疏导。大批心理专家和心理医生开赴灾区,对灾民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还通过集训快速培养了一批心理创伤治疗人员。

家住四川广元市的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支队一中队排长曾伟说:“心理抚慰已经成为灾区群众战胜灾害的重要力量。我母亲在地震中受到刺激,是心理专家帮助疏导好的,心理救助真的了不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