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抢救生命争分夺秒50余小时

2008-06-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特约记者刘程 本报通讯员张? 本报记者吕贤如 我有话说

地震灾区,常规装备无法救援深埋在废墟下的生命。

5月14日晚8时,总装备部紧急发出采购命令,要求火速筹备液压钳、液压顶杆、冲击器、破拆工具、内燃机切割锯等6种特种装备,尽快调配救灾一线部队。人们废寝忘食、争分夺秒,打了一场50多个小时完成全国采购、大规模运送、一线培训使用特种装备的漂亮仗。

紧急采购,吹响救灾“集结号”

总装工程兵军代局连夜组织应急采购。他们分秒必争,克服了装备新、厂家散、时间紧、要求高等采购难题,很快确定了天津、厦门、武汉三个订购方向。

14日深夜22时,天津传来消息:液压顶杆缺货!

北京军代室总代表刘德年和军代表张志勇火速奔赴天津。听完他们的诉说,承制单位二话没说,马上组织近30人,连夜紧急生产。

刘德年不顾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整整一夜守在电话旁,直至凌晨4时50分,筹措任务提前5个小时完成,他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15日凌晨1时,上海和厦门军代室副总代表王金官奔赴工厂,保管员尚未赶到。他们说服厂方,撬开了仓库大门,所需装备及时装车发运。

15日凌晨5时,陈凯副总工程师筹集装备一夜未合眼。这一天他女儿要填报中考志愿。但为了培训救援部队,他直接赶赴机场,飞往成都。

克服了多种困难,所有应急装备抢在5月15日凌晨4时50分筹措到位。

有关各方大力支持,特种装备搭乘民航专机运送一路绿灯!6时30分,首批装备在厦门装机完毕,7时05分起飞……13时20分,第四批装备在武汉装机完毕,13时30分起飞。

15日17时,在采购命令下达20小时40分钟后,6种120套共870万元的特种救援装备全部送达成都军区,迅速配备救灾部队。48小时内,数十万套救灾急需的特种装备陆续运抵灾区,分发到救灾官兵手中。

一线培训,吹响救灾“冲锋号”

救灾一线,许多官兵兴奋地使用起这些装备,但很快又一筹莫展。原来,交接装备时的培训还远远不够。总装某部工程兵军代局当即决定,迅速增派小分队开赴一线进行送装培训。

5月16日中午,连续奋战30多小时、辗转大半个中国,刚刚押运特种装备抵达成都双流仓库的总装技术人员,顾不得歇歇脚,再次踏上征程。

培训小分队兵分南北两路,救援部队开进到哪里,他们就把特种设备运到哪里,把技术培训送到哪里。

一路上,山体崩塌,道路阻断,余震不断,处处艰险。

16日下午,武汉军代室军代表刘源带领培训小分队赶往北川。

途中,盘山道被地震撕开了一道道口子,深不见底,有的裂缝足有半米多宽。有些路段早已被泥石流掩埋,分不清哪是路面哪是泥沙,稍不留神,卡车就可能跌进山谷。伴着余震,碎石从山顶不停滑落,砰砰啪啪地击打着车身。几乎人人都把心脏提到了嗓子眼。一位随行的工厂技术人员甚至用手机短信写好了遗书。刘源镇静地说着劝慰的话,带着大家辗转德阳、安县,终于在北川一所中学的救援现场,完成了培训。

在南线,上海和厦门军代室军代表方鸿学带领小分队完成了都江堰接装部队培训,又连夜转战汶川。

黑暗中,手机信号突然中断。培训小分队冒着余震,摸索前行。直到深夜,他们才通过海事卫星电话与指挥部取得联系。获知接装部队已离开汶川,他们又转赴彭州。他们完成救灾部队培训返回成都时,已是17日凌晨3点。

在紧迫的20多个小时内,培训小分队辗转灾区1500余公里,现场培训了17支救援部队的200多名官兵,为挽救深埋在废墟下的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