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军人的大爱(下)

2008-06-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温庆生 我有话说
面对汶川大地震向中国人民的挑战,人民子弟兵如同“98抗洪”、2003年抗击“非典”一样,迅速化作利剑,斩断压在受灾群众身上的钢筋水泥,挑开断壁残垣,拯救灾难中被死神威胁的生命。

军徽闪耀,希望所系。

人民的利益是我军的最高利益

“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

救一个!”

5月13日上午10时,四川绵竹武都小学救援现场。当几成废墟的教学楼在余震下突然晃动,上级下令救援人员撤出时,19岁的武警消防战士荆利杰双膝跪倒,这样大声请求。

这声请求感天动地,闻者无不流泪。

“我军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现在我向党组织申请,请让我参加此次救灾任务!我会为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这是5月12日灾难发生后,空降兵某团通信营班长、三级士官王磊当天向党组织递交的请战书。

递交请战书的第三天,这位三级士官为了拯救受灾群众的生命,当真就从4999米的高空纵身跃下。

5月14日11时47分,震中地带四川茂县上空4999米。

跳!空降兵某研究所所长李振波第一个跳出机舱。他操纵自己研制的抗风翼伞,带领王磊等14名空降勇士迅速飞向震中预定地域。

举世震惊!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引导、无地貌资料的情况下,在与外界隔绝的茂县4999米高空如天神般从天而降,创造了空军史上高空盲投的奇迹。

15名空降官兵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感动了灾区,也感动了中国。有诗人赞道:“这支空降部队,必须跳下去,山河已经扭曲成地狱,云层太厚,看不清任何目标,目标碎裂为哭喊和瓦砾……跳下去,无论是遭遇树杈、沼泽、燃烧的屋顶,还是钢筋的利戟;跳下去,面对几十万遭难的同胞。圆心,是祖国永恒的利益;遗书,是生命最后的胜利。”

武警成都支队政委李丕金的家在北川。谁都知道,在这场大地震中,这个地名意味着什么。

他的亲人中,有15人下落不明。就是背负着这样的沉重牵挂,5月13日,他奉命带队出征抗震救灾,但方向不是北川,是汶川。5月21日,噩耗从北川传来,他15位亲人中,有3人遇难、1人失踪。总队领导让他回北川看看,李丕金说:“很多官兵家在灾区,却没有一个人请假回家。作为带兵人,我要是走了,队伍怎么带?”他望着龙门山摇摇头,转身回到他的指挥所。

人民的利益是我军的最高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这支军队敢于和能够作出最大最广泛的牺牲。

中华文明光耀千秋的无价之宝

汶川特大灾情,再一次让全国人民、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我们这支军队。

灾情一出,从领袖到百姓,从统帅到士兵,发出的是同一个声音:救人!三军将士闻讯而动,公路、铁路、空中,立体出击;海军、陆军、空军、武警,一起上阵。大型机械设备派不上用场,就用肩扛手扒,用血肉之躯撑出生命的空间,一点一点深入,一厘米一厘米推进,浑然忘却随时都会倒塌的危楼。

这就是英雄的人民子弟兵!危难时刻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挺直脊梁为国家撑起一片天。

十几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在地震后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昼夜兼程,赶到灾区,搜救群众、救治伤员、转移人员、抢通道路、抢运物资,攻克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打赢一个又一个硬仗。

人们发现,已有20多年未打仗的人民军队依然是钢筋铁骨,不怕困难、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他们的信念只有一个:战胜灾难。

地震后,震中汶川一度成为“孤岛”。关键时刻,武警驻川某师参谋长王毅带领200名突击队员经21个小时强行军,徒步在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阻断的山路峭壁上挺进,用双脚征服90公里艰难险阻进入汶川,及时展开救援。

据说美国军人对中国军人怀有一种颇富神秘感的尊重。这种尊重来自于那些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连一把炒面一把雪都吃不上依然冲锋不止的战士,来自于那些在零下40摄氏度严寒中单衣单裤作战冻死在长津湖畔的英雄。今天,人民军队的战斗精神令昔日的对手惊呼:志愿军又回来了!

灾难中,人民军队除了战胜灾难一无所求、为了战胜灾难一无所惜的精神风貌,是中华文明光耀千秋的无价之宝。

指挥员身先士卒,战斗员奋勇向前

“没想到我见到的第一个解放军,竟然是一位将军。”在抗震救灾一线,少将许勇当起了排长,当他带领33名突击队员,冒着被巨浪掀翻、滚石砸中、滑落悬崖的危险,率先徒步挺进震中汶川县映秀镇时,正在从废墟中抢救亲人的67岁老教师王茂乾,紧紧拉住他的手说,“解放军进来了,我们就有希望了。”

共和国的将军在共和国面临灾难面前,挺身而出,带领官兵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据统计,参加此次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将军达80名。

有外国记者不明白,中国军队应对自然灾害这种非战争状态下的作战任务,何以有如此多的将军亲上前线?

他或许不知,中国军队脱胎于工农,从一出生,就与劳苦大众联结着一根切割不断的脐带,80年濡养根深蒂固。况且从1929年12月古田会议起,确立新型的官兵关系等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就成为我军官兵战胜敌人的政治基础,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是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军队的一个根本标志,80年延续传承,已成为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哪里最危险,将军们就冲锋在哪里;哪里最困难,将军们就出现在哪里。将军们与年轻的士兵一起开辟通道、抢救伤员、清理废墟、运送物资,成为激励灾区军民顽强奋战的强大动力。

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崔昌军、张贡献两位少将,率领300人救援队,徒步行军60公里,翻越12座高山,途中遭遇数十次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率先进入受灾严重的茂县县城展开救援行动。途中,54岁的崔昌军因缺水休克,苏醒后不顾战友劝阻又继续前行。

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叶爱群中将,是最早投入投震救灾的将军之一,他连续奋战7个昼夜,指挥部队抢救出数百名伤员。

5月18日上午,什邡市蓥华镇通往麻柳坪镇的崎岖山路,一边是高山悬崖,一边是滔滔江水,年过花甲的空军政委邓昌友带领着一支100多人的队伍,艰难行进。队伍行进到一个塌方处,几块巨石压在一棵摇摇欲坠的大树上,挡住了去路。“冲过去!”邓昌友一挥手,带头冲过去。

二炮副司令员于际训中将,是北川县抢险部队的最高指挥员。带领部队开赴灾区后,他连续3个昼夜没合眼。5月18日,在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乡村,他指挥部队一天就救出40多名伤员。

作为映秀灾区卫生救援的总指挥,第三军医大学校长王登高少将抵达灾区后,指挥医护人员昼夜抢救伤员。当灾区急需的防疫消毒药品用直升机运抵时,他第一个冲上去搬运药品,又第一个背起喷雾器,对灾区进行消毒。

5月16日下午5点半,重庆消防总队队长王沁林少将来到涪江南岸,他麾下的200多名消防官兵,正在北岸废墟中搜寻被困的群众。

“水流太急了。将军同志执意过江,出了事我怕担不起责任,请先写生死保证书。”渡口船老板说道。

将军的回答很坚定:“你多虑了。我现在就是一名士兵,我的战场在对岸!”

6月10日15时05分,堰塞湖的水以6000多立方米/秒的速度咆哮着冲过导流槽。悬在绵阳人民头上的危险终于解除。运送最后一批救援部队的直升机来了。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葛振峰上将把手一挥:“你们先走,我断后。”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军队,指挥员身先士卒,战斗员奋勇向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