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陕西宝鸡:众志成城降震魔

2008-06-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永林 通讯员 王昭怀 张华刚 我有话说
“5・12”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大地震,波及陕西省宝鸡市,造成全市31人死亡,370人受伤,88.64万人受灾,农村44326间房屋倒塌,城镇56栋1740户居民住宅严重受损,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房屋受损面积达144.31万平方米,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7亿元。

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市民宁静的生活秩序,给秦岭北麓这座美

丽的城市罩上了一层阴影。面对灾难,370万宝鸡人民昂起头颅,挺起脊梁,迸发出气吞山河、感天动地的神奇力量,谱写了一曲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生产自救、恢复重建的宏伟乐章。

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

震灾发生后仅10分钟,宝鸡市委、市政府便启动了三级应急预案,成立了抗震应急指挥部。市委书记唐俊昌、市长戴征社等连夜深入到大中专院校、火车站和受灾最重的乡村、企业、社区察看灾情,部署伤亡群众救治安抚工作,让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处住。

在大震刚过、余震未了的情况下,宝鸡市委、市政府迅速对伤亡人员进行摸底排查,及时出台了救治伤员、抚恤死者家属和安置受灾群众的政策措施。市财政紧急拨款800万元,组织2140顶帐篷、1000多床棉被投入应急救灾。

“有这样的党员,咱就有了主心骨,天塌下来也不怕!”宝鸡市太白县鹦鸽镇瓦窑坡村村民组长、农村党员王双奎,在“5・12”汶川大地震袭来时,全村47户村民中有41户房屋倒塌,他从自家倒塌的屋子中背出70岁老母亲后,顾不得抱出家中财物,立即冲出了家门。“村上的共产党员,跟我上!”党员来了,团员来了,民兵预备役人员来了,老人和粮食背出来了,耕牛被救出来了。王双奎四过家门而不入,三天三夜未合眼,搭起了帐篷,规划了新庄基,修复了被毁道路,大家又精心侍弄着230亩优质核桃地。

“娃呀,你可要多保重身体,你要是累倒了,咱社区人就没了顶梁柱!”5月28日下午,新开路社区“空巢老人”孙大妈拉着社区女书记王建英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地震发生后,80岁的孙大妈由于子女在外地工作,心里特别着急。这时,王建英敲开了她的家门,将她搀扶到楼下,为她搭好帐篷。在新开路社区,王建英带领党员干部为20多个“空巢老人”筑起了“暖巢”,为1300多个困难家庭搭建了避震帐篷。

5月12日,宝鸡市凤翔县彪角镇彪角村五组村民张军魁正躺在彪角镇卫生院的手术台上,院长杨晓宏及7名医护人员正在为他做胃穿孔手术。地震时,病人已经麻醉,腹腔已经打开,在场的护士和医生一时不知所措。“手术继续进行!”杨晓宏一声令下。30分钟后,手术顺利结束,被推出手术室的张军魁拉着杨院长的手,满含热泪地说:“杨院长,谢谢你……”

地震震不垮我们重建家园的意志!”

“震魔摧毁了我们的家园,却震不垮我们重建家园的意志!”宝鸡市抗震救灾现场干部群众的誓言,正在变成上上下下的实际行动。市财政先期列支3000万元,支持恢复重建。对学校和医疗机构的重建维修,市委、市政府更是一路“绿灯”,不但安排了1000万元周转资金,而且将社会捐助资金优先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重建倾斜。

当全市工作重点转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的新阶段时,宝鸡大地处处呈现出与时间赛跑、与命运抗争、与天地争雄的动人场景:废墟上,座座新房拔地而起;项目区,隆隆机声震耳欲聋;工业园,龙头企业加紧生产;黄土塬,成熟小麦开镰收割……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境内的直属控股公司――资阳钢管厂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受损。由于承担着西气东输二线和中亚管线特殊部件供货要求,公司很快克服一切困难恢复了生产。目前,制管一分厂技术改造进展顺利,拆卷机、成型机、水压机等所需改造的设备均已拆卸完毕,正按计划进行土建基础施工。

宝鸡东岭集团投资凤县锌业公司的10万吨锌冶炼技改项目在地震中引发火灾,公司在凤县消防中队的帮助下当日扑灭大火,第二天全员继续投入正常生产。目前,这项总投资5亿元的项目已接近尾声,投产后将推动东岭集团锌冶炼总规模跻身全国三甲。

在宝天高速公路建设工地,300名川籍民工因灾返乡后,工程施工单位迅速从新疆等地招来民工,保证了宝天高速隧道、桥梁施工进度。

在农村,滚滚麦田丰收在望,外来机械减少,物资供应紧张,人力严重不足。然而,困难压不倒各级干部群众。各县区普遍实行领导干部包抓责任制,进村驻组下农田鏖战三夏。四川的联合收割机开来了,天水的麦客请来了,中石化的油料供上了,西农大的新品种调来了……“决不让一粒粮食落在地里!”这句誓言正化做当地干部群众的实际行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