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目前情况下,中国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热情不减,很多家庭表现出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考上好学校的愿望。由于家长对子女的升学报有很大期望,中小学生的考试压力很大。您怎么看中国家长的这种心态。
赵洪:可以说,中国家长对教育的期望普遍都很高,总是希望孩子能通过接受好的教育来获得好的工作机会。在学校工作,很多朋友都会向我咨询,小升初哪个中学好?中考升学报考学校怎么考虑?孩子什么时候出国留学最合适,是高中就到国外去读还是大学毕业再走?大学报考怎么选专业?研究生报考如何选导师……可以说,各个阶段的升学报考,考生家长都有很多困惑并报以很大的期望。但事实上,一直以来,很多人在升学选择时存在盲目、非理性的成分。我们经常听到周围的家长说:只要孩子能学的,能花钱办到的,我们就不惜一切代价。这恐怕是中国家长望子成龙的典型心态。
记者:家长重视教育投入应该是件好事,毕竟接受教育的程度高,对受教育者个体能力的提升和社会发展还是有利的。
赵洪:是的,社会现代化的程度越高,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的要求就越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过2000万,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但这里也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高等教育的层次。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由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实现的。实际上,社会对每个层次的人才都有需求。每个层次的教育都可能培养最优秀的人才。但在升学报考中,有一个倾向,就是都过分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几乎是能考上大学的不上职业技术教育学校,能读博士的不读硕士。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在不断增加的竞争压力中,一步一步爬台阶,考重点中学、考重点大学、考硕生、考博士。
记者:对教育的关注及重视本身的出发点应该是好的,但一切好的出发点不一定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赵洪:说得没错。如此“不惜一切代价”,不一定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在大学做过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碰到过很多实际的例子。比如有的家长从孩子上学开始就把一切精力都用在孩子的学习上。有不少孩子的母亲成了“陪学”的全职母亲,辞去工作,在中小学校园周围租房子,每天负责孩子的饮食起居,以使孩子能“全身心”投入学习,考上理想大学。这样做的结果也许孩子是考上了名牌大学,但因为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差,自主学习的能力差,在大学遇到了很大的学习和生活困难,不少学生甚至无法正常完成学业;还有一些家长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并不是以孩子全面成长为出发点,而是作为升学的一个“优惠”条件,可以享受降分进入好的中学或大学。但在进入这些学校后,孩子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不仅学习成绩不理想,很多兴趣爱好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发展,最后造成很大的学习负担,自信心也受到很大打击。所以说,并不是好的出发点就能达到好的结果。其实中学也是这样。有的家长不惜花大量的“择校费”、到处托人,希望把孩子放到重点中学、重点班。可并不是讲课难度越大、进度越快,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一定高。如果他的学习能力跟不上进度和难度,他和其他学生的成绩差距反而会拉大。幼小的孩子长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为了能赶上进度,还要多花时间完成作业,不能保证足够的休息和体育锻炼,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不利。有些孩子对学术性课程学习有困难,但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对这种孩子未必一定要逼着他们考高中、考大学,培养高级技术人才,走技师、高级技师的路子照样能成才。
记者:高考刚刚结束,您对今年的考生有什么建议?
赵洪:现在考前报考的省份已经完成了志愿填报工作。考后估分和出分填报志愿的省份还没有开始志愿填报工作。作为多年参与招生咨询的老师,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首先,报考时多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有的专业要求有比较强的职业倾向,比如医学、法律、设计类专业等,这些专业的报考最好尊重学生的意愿。我在做教学管理工作期间,遇到学生申请转系到医学院。我问他的申请理由。他说他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护士,他从小的理想就是做医生。高考因为没有考好,没有被医学专业录取,进大学后还是迫切申请转专业。报考专业时,多考虑考生的兴趣和愿望,对他们进入大学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都非常重要。
第二个建议是不要盲目报“热门”专业。教育实际上是为五年甚至十年以后的就业市场培养人才。今天的热门专业毕业时未必就热门。而有些国家需求量大的看似“冷门”的专业,往往是青年人未来成就事业的大舞台,报考专业一定要更多地要看到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人才需求。
记者:您刚才谈到了升学报考中的一些盲目现象。为了升学报考选择更理性,你有些什么建议呢?
赵洪:我首先建议家长对孩子的升学报以理性的期望。教育能使每个受教育个体的能力和素质得以提高。尊重孩子的个性,选择适合于他们的能力、兴趣和特长发展的教育,能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二个建议是家长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大部分家长不惜花钱为孩子报班、请家教辅导,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并不一定取得理想的效果。其实如果孩子没有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动力,再好的老师、学校都没有太大意义。而且好的习惯、强劲的动力也是他们未来成就事业的基础和保证。家长可能会以为培养孩子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但实际上,学校教育都是针对一个班的群体,而好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培养还需要家长花很大的精力。
第三个建议是培养孩子的职业理想。很多家长仅仅忙着让孩子考学,制定一个接一个升学目标,但对孩子将来能干什么工作,喜欢干什么工作没有太多的引导。我的一位同事的孩子在美国念大学。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她就定下学习目标:用十年时间考下美国的经济师证。我相信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她因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最后希望家长要有平常心,相信行行出状元。现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大发展,入学率很高,大学毕业生已经不是稀缺资源。将来的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和雇佣也会越来越看重实际能力,人生会有多种成功的机会和途径。(赵洪,大学教师,长期从事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曾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