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灾后重建中莫忽视食品营养

2008-06-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方文 我有话说
5・12汶川大地震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强有力领导下,目前,抗震救灾工作已经从救人过渡到灾后重建等工作。大批一流疾控专家奔赴灾区一线,以他们的专业技能为灾区分忧解难。前往四川灾区现场的中国疾控中心第六批抗震救灾防疫队第五组防疫组组长、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陈明亭指出,他作为亲历防疫工作的人员,通过自身感
受和基层所见,深刻体会到营养对遭受巨大自然灾害的灾区人民的健康方面的影响,同时他指出维生素应成为灾后自身防疫的重要补充剂。

陈明亭介绍,目前灾区人群营养问题十分重要。陈明亭将灾区人群食品和营养问题划分四大阶段,并提出四项食品和营养建议:

第一阶段――初期速食品:这一阶段食物供给主要保障受灾群众和广大抗震救灾官兵和卫生医疗防疫人员能够维持体力,渡过难关,最需要的食物就是能充饥快速补充能量的食物,如饼干、火腿肠、方便面等。同时补充适当维生素,以维持人体最基本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刚解救出来的受灾群众因为处于饥饿、惊慌的状况,胃肠道功能有可能出现失衡,因此食物应选用易消化的食物,应加以注意,要细嚼慢咽,补充水分,巧克力等零食,能够化解紧张情绪,消除不安。

第二阶段――安置点初期:当人们在灾难惊恐过后逐渐冷静或者基本生活可以得到有效保障时,人们的精神开始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受灾群众在安置点的生活中,由于一些问题出现,比如疲惫,免疫力低下,食物营养若仍以便捷类食品为主,就有可能出现不适。此时,应最好补充果汁饮料,补充维生素,在这一阶段有条件的地区应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复合维生素等营养素补充剂。一方面可以促进机体代谢,另一方面能有效提高机体的应急能力,增强免疫力。

第三阶段――安置点中期:因为最紧急的时刻已基本过去,需要考虑食物的均衡了,安置点统一供应饭菜,供应牛奶。这样既可以做到相对卫生,又能有蔬菜和蛋白质的供给,因为前两个阶段在选择食物时很难照顾到食物的全面均衡,可能会造成某些营养摄入不足,因此需注意食物多样化,以尽快满足机体需要,特别是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

第四阶段――恢复重建期:受灾群众逐渐搬到简易板房,恢复自主做饭能力。这阶段应恢复、丰富市场,保障供给,使受灾群众的生活逐步恢复到灾前水平,由吃饱到吃好,大量的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的补充能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可调节心理平衡。

陈明亭说:“当然需要营养调整的人群不仅是受灾群众,还有救护人员、志愿者,因为他们也都处于营养‘透支’的状况,因此也必须予以重视。每天按量补充维生素和充足的水果蔬菜。同时各阶段均应注意多饮水和补充盐分。”

“目前灾区人群的营养是很有保障的,希望大家多补充好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元素,重建美好家园。”陈明亭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