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善打硬仗的“国家队”

2008-06-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罗路云 通讯员 陈才胜 蒋永胜 我有话说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前,很少有人关注到他们――当人们习惯享受祥和安逸生活的时候,他们却时刻厉兵秣马、整装待发。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可乐男孩”获救,“阳光女孩”获救,被埋164小时的李明翠获救,被埋178小时的马元江获救……在一个又一个生命救援奇迹中,人们记住了他们。

这些身着橘红色救援

服,后背印着夺目的“CHINA”的勇士,就是由国家地震局专家、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150名官兵和武警总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队员。在国内外多次重大自然灾害救援中,他们身经百战,享誉国际地震救援界。

一分钟就发现深层废墟中的幸存者

5月12日22时许,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飞抵成都太平寺机场。凌晨时分,他们携带生命探测仪、液压气垫等专业救援设备,牵着搜索犬,来到都江堰市。带领这支队伍的是国家地震局专家尹光辉、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副参谋长张明、工兵团团长王洪国、副团长刘向阳。张明三言两语作完部署,团长王洪国带领两个支队负责都江堰市聚源镇中学,副团长刘向阳带领一个支队负责都江堰市中医院和新建小学,仅一分钟,就在聚源镇中学发现一名掩埋深层废墟中的幸存者。一小时以后,他们在中医院成功救出第一个幸存者陈道东,两小时后,又连续救出两名女性。

13日上午9点30分,队员们清开新建小学一块巨大楼板,成功救出小男孩赵其松。随后,又救出小女孩李雨晴。这一天,大雨不停,队员们顾不上穿雨衣,冒着余震,一直紧张救援,共救出24名幸存者。

之所以行动快、救援效率高,是因为这是一支早已蜚声海外的地震救援队伍。他们于2001年4月27日组建,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先后9次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地,执行地震、雪崩、海啸等灾害救援任务。他们拥有在国际上领先的装备器材,能在多种复杂条件下进行生命探测和营救作业。所携的12只搜索犬,既有参加多次救援的功勋犬,也有在国内外比武中摘金的冠军犬……

2005年10月,在巴基斯坦执行救援任务当中,他们创造了第一时间到达、第一个救出幸存者、第一例现场手术、第一次担当国际救援总协调人、第一个实施联合救援的纪录,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给予高度评价。

汶川发生地震后,救援命令迅即下达。不到1分钟,“国家队”人员、装备、搜索犬就整装奔向北京南苑机场。6小时后,他们成为第一支到达灾区的专业救援队。

数昼夜转战,争分夺秒

被称为救援“国家队”的他们,总是被派到灾情最紧急、搜救环境最复杂的地点。

13日夜里,“国家队”官兵冒着滂沱大雨,强行军200多公里,提前抵达汉旺镇。为了拯救更多的幸存者,他们轮番作业,连续62个多小时救援,一刻未停。官兵们有的一天才啃了几块压缩饼干,每人靠一瓶矿泉水维持下来。最后一名幸存者刚刚救出,他们又接到命令:兵分两路,马上支援映秀、北川。

北川,山高路险坡陡。队员们大路不通走小路,小路不通走山路。汽车不通就背着几十公斤重的装备,翻山越岭。一路上余震不断,山坡随时都可能塌方,但官兵没有一个停下脚步。

与此同时,“国家队”另一支分队乘直升机飞抵映秀镇。在坍塌现场,队员3个昼夜没有合眼,没有吃过一口热饭,连搜索犬都累得不愿挪步了。队员把身上仅剩的半瓶矿泉水喂它、冲它的头,让这些无言的战友重新振作起来。很快,“国家队”代理排长魏庆锋钻进废墟,发现并成功救出一名幸存者。

震后的第6天,他们与死神展开赛跑。由于多次余震,废墟内部结构出现严重变形,所有先进的救援器材都用不上了。“国家队”队员用剪纸刀、小凿子这样的小工具开洞,慢慢接近幸存者,顽强搏击22个小时,救出中年男子沈佩云。

创造一连串的救援奇迹

5月15日14时28分,离汶川地震发生整整过去72个小时。

救援的“黄金时间”已过。但在四川省绵竹市东汽中学,一场已经坚持了40多个小时的救援仍在继续。“国家队”在这里发现幸存者薛枭和马晓凤。长时间的救援过程,孩子已经出现创伤后的应急反应,救援工作临近48个小时,薛枭告诉队员张健强:我只能坚持20分钟。队员张健强拿来一根长棍,把矿泉水瓶盖子拧松,绑在木棍上,小心递给他,张健强开始以平和的语调对薛枭进行心理支持:“出来以后,我给你买可乐,你给我买根雪?吧。”“没问题。”在张健强鼓励下,马晓凤也带着薛枭唱起《坚持到底》。此前,“国家队”已经在这里连续救出9名幸存者。教学楼横陈狼藉的预制板下压着七八根横梁,动哪一根都有可能坍塌。薛枭和马晓凤被压埋在最深处。面对如此危险,“国家队”队员前仆后继。22时20分,两个被压埋80多个小时的孩子终于获救。地震局专家黄建发慨叹:“是‘国家队’队员用坚韧不拔的毅力支撑了孩子的生命。”

5月19日上午10时42分;61岁的李明翠被困164个小时后获救;5月20日零点58分,羌族男子马元江被困178个多小时后获救……

“国家队”队员以命搏命,创造出一连串生命救援奇迹。

“国家队”的至高追求

尊重生命,这是“国家队”的至高追求。

一位受困废墟的老人,左手和脚被一根大梁压住,上面交错叠加着预制板。一支救援队想了不少办法,但两个难题始终难以克服:起吊预制板时,稍稍用力,有的预制板就松动下滑;采取各种工具撬大梁,却纹丝不动。营救数小时,无奈之下,他们决定对老人截肢。就在医生要打麻药时,“国家队”一支分队及时赶到。支队长杜国平仔细观察后,非常肯定地说:“我们是国家救援队的,能完整地救出老人。”在他指挥下,队员利用长短不一的粗木,对预制板进行支撑加固,拿来充满气后能顶起68吨重物的气垫,塞入缝隙,不断充气,巨大的横梁被缓缓顶起。一个多小时后,老人被成功救出。

都江堰市新建小学现场,当地居民正在废墟上手扒人抬,并叫来起重机直接起吊倒塌的楼板救人。“国家队”赶到,立即“叫停”。队员采用边支撑边掘进、建立防护通道的方法,避免救援过程中对受困者造成二次伤害,仅用几个小时就营救出16名幸存者。

作为一支专业救援队,“国家队”的队员凭着先进装备、专业知识、经验和信念,诠释着专业救援的职业精神。每次营救,队员们总要先找来木板、铁皮,把幸存者裸露的部位遮住,以免被余震中滚落的瓦砾、碎石砸中。

此次赴川抗震救灾,国家救援队成功救出幸存者49名,每一名都没有受到二次伤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