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军区青川野战医院的护士长王津立(左二)怀里抱着一名在野战医院降生的婴儿。她们就是白衣天使,将无尽的爱默默奉献。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汶川的这场特大地震,向我们呈现了很多感动,其中一份感动无疑是属于白衣天使的,他们在抗震救灾中
灾区的群众被感动了。他们给医务工作者送来锦旗,上面写着:“人说天使很遥远,在生与死的时刻,你们就在我们身边,你们是天使在人间。”
卫生部抗震救灾专家组的教授被感动了。北大医院肾内科专家王海燕对记者说:“我要想办法感动你们,因为只有当你们被感动,那些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感人事迹才会被传递出去。”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专家戴?戎说:“我恳请大家信任这支队伍,不但在非典、地震的时候,平时也要信任他们,这的确是一支了不起的、富有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的队伍。”
赴灾区视察的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被感动了。他回京后连夜挥笔写就《白衣战士感动中国》一文,表达了对抗震救灾一线医务工作者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沉的情感。如高强书记在文中所写:6万医疗卫生大军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唱响了一曲曲慷慨悲壮的‘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的时代之歌”……
救死扶伤是天使本色
我们时常赞叹医者的“妙手”,却很少有机会强烈地感受他们的“仁心”;汶川特大地震让我们看到医务工作者的仁爱之心。救人,永远排在抗震救灾工作的第一位。在保护灾区人民生命安全过程中,一些与白衣天使有关的片断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茂县中医院的退休返聘医生余国林,在门诊室为病人看病时遭遇地震。他没有避险,而是紧急疏散屋里的病员。发现两位病人被埋在乱石瓦砾中,他又冲上去徒手挖人,砖瓦块不断砸在他头上、背上……病人救出来了,但余国林因颅脑出血,再也没有醒来。
在地震中痛失爱妻的北川县卫生局副局长赵华,毅然组织起残缺不全的卫生应急队投入救灾,被人赞为“硬汉”。面对遭受重创的县医疗卫生系统,他没有气馁,而是着手制定重建规划,决心把新的县卫生局和县医院建起来。他说:“活着的人不做点事,对不起良心,对不起死去的人。”
肾科大夫何强与他的妻子同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地震发生后,两人在抢救伤员时“偶遇”,才知道对方也没有去照看家人和孩子。他们达成共识:“孩子归老师管,病人归我们管。”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医师刘国会在参加奥运培训时接到了科室主任的动员电话,他对主任说:“不用动员,我肯定要去救援,这是我32年来的一个心愿。”刘国会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孤儿,那年他才6岁,就失去所有亲人,是解放军把他从废墟中救了出来。虽然妻子担心惨烈的地震情景会刺激他回忆起32年前唐山的悲伤往事,然而他义无反顾地随北京医疗队奔赴灾区。
5月19日,在绵阳市平武县平通镇,江苏省医疗队的4名队员为一位患急性尿潴留的80岁的羌族老人“跪地”手术。由于当时预报将有一场较强余震,临时转院已经来不及。在导尿失败的情况下,医疗小分队克服手术设备、医疗资源匮乏等困难,跪在地上完成了手术,老人转危为安。由于地面不平、满是碎石,几位医务人员的膝盖都磨出血痕。
为实现灾区手机疫情报告全覆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出的培训组跑遍灾区的每一个乡镇。在青川至广元市区途中,他们遭遇6.5级强烈余震。大量石块滚落到路中央,车辆被困,左侧是高山,右侧是岷江,随时可能被山石掩埋。三个多小时后,道路终于通车,天又开始下雨,培训组成员在雨夜中走过了极为危险的8公里山路。第二天,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培训组又奋战在救灾第一线。
作为战斗在灾区一线的6万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代表,这些人和事,有幸被我们所知,而更多的感人事迹却无法一一列举。“每一个医务人员都感人,是大家共同创造了伟大。”王海燕说。
还有来自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医疗队,来自俄罗斯、日本、古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的医疗队,他们与中国医疗卫生界同行一道,为救死扶伤而努力,展示出了精湛的医术和相同的职业操守。
医卫防疫是持久战争
这是一场医疗卫生领域的持久战,从最开始的大规模急救、到卫生防疫、再到伤员跨省大转移,抗震救灾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一步一步、有序地向纵深发展。
省外医务人员的反应十分迅速。邻近的重庆市立刻派出了101人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于5月13日凌晨抵达灾区,成为第一支进入四川的外省医疗队。
卫生部从北京、天津、江苏、山东紧急抽调700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应急医疗队,也于当天急援灾区,他们还携带了从邻近几省和部队紧急调用的大批血液、代血浆、药品和器械。许多医生护士从接到命令到上飞机,前后不超过一个小时,根本来不及收拾行李、与亲人道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出270名防疫专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调集近4000名防疫技术人员和1000多名卫生监督人员,与四川省内的防疫技术人员一起,组成卫生防疫大军,覆盖到灾区每一个县、乡、村。他们跋山涉水、走乡串户,在废墟上消毒,在垃圾站挖厕所。为了保障灾区群众的饮水安全,喝水时防疫队员要先喝第一口,宁可自己得病,也要保护群众健康。
当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提出要统筹周边省、市医疗资源,适度分流、转运、收治受伤群众之后,重庆立刻腾出5000张床位,陕西、云南等省份也纷纷向卫生部递交接收申请。从5月17日至6月1日,10015名四川灾区伤员通过飞机、火车、救护车等交通工具被转运至全国的20个省份。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三部委出台政策对接收伤员的医院按每个病人2.8万元的标准补助,实际上可能仅够转运的交通费和陪护家属安置费;而省内伤员的治疗费用至今仍由各医院垫付。可以说,自地震发生那一刻起,医疗系统向灾区的“输血”就从未停止。
以行动证明职业操守
听到的、看到的越多,有一个疑问就越发强烈: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们的白衣天使如同战士般冲锋向前、奔赴一线、铸就感动?
戴?戎院士向记者讲述了两个细节:
在灾区调研时,戴?戎看到绵竹市人民医院的一段监控录像,记录的是5月12日地震发生时的情况。监控录像机始终对着手术室的大门,突然天花板裂开,手术室指引牌在空中荡来荡去,但始终没有一个人在镜头里出现。直到一个多小时后,手术室大门打开,病人被推了出来。原来,手术室内的医生和护士,在地震来临后,全部继续坚持为病人做手术。
给戴?戎放录像的院长叫金鸿,地震发生后,他带领全院职工成功地将医院内值钱的医疗设备和重要药品全部抢救出来,并在一片网球场上建成临时医疗救治站。在这所战地医院参观时,戴?戎感到的是整洁、宁静和从容;他惊喜地发现,每一个床位下面,都布置着一个矿泉水瓶,里面插着一支绢质的兰花。
汶川大地震考验了抗灾一线的6万白衣战士,更考验了他们背后的全国600万医疗卫生工作者。我们的医疗卫生队伍再次以行动证明了他们的职业操守和崇高情怀,这是一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完全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