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浚(1421―1495年)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政治人物和先进思想家,其著作《大学衍义补》(下引此书,只标卷数)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泛,其中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丘浚认为治国平天下之事虽千头万绪,但最根本的是以民为本,民是君立、国存的基础:“盖君之所以为君者,以其有民也,君而无民,则君何所依以
基于这种认识,丘浚提出“爱民”的主张:“人君知天之道为生民立我以为君,则必爱天之民。”(卷5)究竟如何才能达到爱民,他认为首先必须富民养民,让老百姓衣食无忧:“爱民之道,不过顺其好恶之心而已。大约民所好者,饱暖安乐,所恶者,饥寒劳苦,使民常得其所好,而不以所恶之事加之。”(卷81)古代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故“人君之治,莫先于养民,而民之所以得其养者,在稼穑树艺而已”(卷14)。丘浚针对明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的现实,提出实行“配丁田法”,限制土地兼并。这在当时虽然不能根本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但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重视农业的同时,丘浚还一反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反对国家实行盐茶专卖和重课商人,主张通过发展私营工商业、海运漕粮、海外贸易等使民致富,从而达到藏富于民:“民之富,即君之富也”(卷22),“古者藏富于民,民财既理,则人君之用度无不足者。”(卷20)因此,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国家征收赋税是必要的,但只能“薄取”、“轻敛”。“治国者不能不取于民,亦不可过取于民。不取乎民则难乎其为国,过取乎民则难乎其为民。”(卷22)
丘浚发展了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强调民心即天意的体现:“民心之所同,即天意之所在也。”(卷3)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得民心:“君无民则无以为国,而君又安能以一人之身而自为哉?此人君所以贵乎得民也。所谓得民者,非谓得其土地生齿也,得其心也。”(卷13)他对三代时重视民意、善听民言十分向往,希望国君要“广陈言之路”,“皆许人陈言得失,则人君时时得以闻过失与其知见之所不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则天下国家其有不治也哉?”(卷4)丘浚认为选拔人才是国君治理国家的重中之重,而与民众最为亲近的地方郡守、县令的选任更关系到国计和民生:“自古圣帝明王,知天为民立己以为君,莫不以重民为先务。重乎民,必重治民之官,而于其所亲近者尤重焉,守令是已。”(卷18)因此,他建议朝廷派遣德才兼备之人担任地方官,避免“一处不得其人,则一处之民受其害”的状况(卷19)。
丘浚民本思想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他十分关注民众疾苦。丘浚出身贫寒,对下层民众的艰辛有切身的体验。他认为“固邦本”之政,除谋求一般百姓的福祉外,对于鳏寡孤独、贫苦无告者,以及不幸遭受灾害的百姓,尤其需要予以救助。他建议由朝廷制产立法、编制预算、设立机构来收容安置“无所依傍者”;主张酌仿古制,通过“散利”(发放公家积蓄)、“薄征”(减民租)、“弛役”(休息民力)、“舍禁”(山川森林解禁让民取之)等措施来救助灾民;他还强调要铲除天灾人祸的根源,如整治黄河以防洪水泛滥,通过就地安置解决流民问题,废除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等,使民众安居乐业。
在丘浚的治国蓝图中,教育的作用得到了充分重视。他说:“人君承上天之付托,为万民之父母,必当尽治、教、养之三事。养之以至于繁庶,治之以至于富足,教之以至于仁厚,则尽乎父母斯民之责,而无负乎上天付托之重矣。”(卷67)由此可见,他认为人君治理国家,单使民众繁庶富足是不够的,还要让他们善良淳厚,这就要通过立校设教,让民众接受教育,为良从善。丘浚提出全民教育、全方位教育的思想,必须使人人都能受到教育的润化,做到“无一人而不化,无一地而不到,无一日而或间”(卷67)。
丘浚有关国家立法、刑罚方面的论述中也充分体现了其民本思想。他认为国家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为了“顺承天道以安民生”(卷107),坚持传统儒家“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主张以德治民。在明代君主专断独行、推行严刑峻法的时代背景下,丘浚提出立法要宽严适中,以合乎“民情”,只有在不得已时才用刑罚:“所以为治者,德也。刑非所先也,民有不齐者,不得已而用刑以治之,姑以为一日齐民之用也。”(卷101)
循着民本思想反对残杀的思路,丘浚对战争提出了独到的辩证见解:“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同上)。他指出国家养兵的目的是为了卫国安民,战争的宗旨是为了奉天安民,赞赏古代兵书中“杀人安人,杀之可也”和“以战止战,虽战可也”的观点,提出“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卷116)。丘浚认为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所谓兵要在附民,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卷116)他告诫最高统治者发动战争必须兴仁义之师、正义之师,才能无往不胜。
在汉族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上,丘浚主张各族和睦相处,既反对少数民族贵族发动的掠夺战争,也反对汉族中央政权穷兵黩武,攻打欺压少数民族。“天德好生而立君以养民,夷狄入吾境,贼吾民,不得已驱而出之,使吾民不罹其害,可也。彼不犯吾边,乃无故兴兵出塞,求而击之,其曲直有在矣?”(卷156)他认为要使边疆安定,上策是人君必须对汉族与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善待他们,使他们各自安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夫圣人体天地以为心,兼爱华夷之民,使之各止其所,而不相侵害,天之道也。”(同上)这在当时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综上所述,作为明代中叶的朝廷重臣,丘浚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把传统儒家民本思想加以演绎深化,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法律和军事边防诸方面进行系统化、具体化和实践化,富有创见性地提出爱民、富民、养民、教民、便民、安民、顺乎民心、使民亲附、兼爱华夷之民等思想,并在治国平天下中努力将其付诸实施,给后世留下不少历史启迪。(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