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打造中国精英型软件人才的培养基地

2008-06-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吴琳 本报通讯员姜雪 我有话说
盯住当前高层次、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围绕大连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的发展目标,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不断改进
教学管理措施,确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建院近八年来,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为我国IT业培养出大批高层次、应用型软件人才,受到业界普遍欢迎。截止到今年5月份的统计数据,该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7%,85%学生在IBM公司、博涵、上海花旗软件、埃森哲、SAP、惠普、毕博、华为、华信、东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任职,学生成为炙手可热的需求人才。大连理工大学软件人才培养的秘密何在?

“以服务求发展”的办学理念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为根本、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为地方和国家软件产业发展为己任,倡导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的办学理念。

为学生服务。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培养面向市场需求、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工程型、国际化软件人才,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通过实习、实训基地职场工作的真实模拟环境,强化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通过课程和学分设置,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平台。

学院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首期建筑面积近14万平方米,为学生创造了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一流教学条件。

为企业服务。当今,软件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是人才。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从2001年成立至今已为社会输送各类软件人才11000余人,现有在籍学生4200余人,其中本科生3200人。同时,为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学院积极建立面向软件企业用人需求的快速反馈及培养机制。

为地方和国家发展软件产业服务。大连市作为“第一个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共有软件和服务外包公司近700家,软件学院作为大连市重要的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已与大连市政府联合建立大连市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参与大连市软件人才培养。学院不断调整培养层次、结构、专业、模式,为大连市输送了大批人才,已成为地方经济和大连市软件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大连市软件人才培养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关注软件产业的现状、特点以及与国际软件强国的差距,关注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软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软件产业的国际化趋势和其自身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针对我国对软件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现状,依托大连――“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在经过多方实际调研的基础上,积极面向社会开放式办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避免了“产”“学”脱节的问题。

通过与国内外170余家知名企业的交流合作,学院深入了解企业的最新需求与发展战略,及时设置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方向。目前学院的专业方向已发展为软件开发与测试、大型机技术、嵌入式系统、网络工程4个本科专业方向,并正在筹建数字媒体技术、IT服务与工程专业方向。专业方向的多元化设置,缩短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需求距离,助推了学生适应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

同时,针对我国对日外包软件业务发展迅速、软件行业对懂日语软件人员需求急剧增加的发展现状,学院在2003年9月开设了日语强化班。至今,学生规模已由最初的每届50人达到了每届250人,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日语强化班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及日语国际能力二级考试通过率均达95%以上,在就业中表现出很强的优势。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提出要加强校企合作,把校企合作作为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创建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建设一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同企业联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组建“学校―企业双向交流”的教师队伍等多种措施,使校企合作模式渗透人才培养全过程。

通过同企业的积极交流与合作,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双方探索出多种学生培养的有益模式,创建了一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积累企业工作经验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学院现已与IBM、埃森哲、惠普、花旗软件、博涵、中软、华信、东软、毕博、SAP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联建了3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根据专业培养计划,把学生直接输送到企业实习和培养半年至一年时间。目前,学院每年已有50%左右的本科生在企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

随着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教学也跟进企业,课堂也设在企业。例如,学院把课堂建在IBM公司,IBM公司选派高层技术人员运用双语教学为学生讲授网站规划等理论知识,同时学生参与IBM公司的项目实践。这既为学生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知识,又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

学院集合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市政府、国际知名IT企业优质资源,共同投资创建了5000平方米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采用公司化管理模式,以模拟公司为平台,由知名企业员工指导学生开发仿真的商业案例项目,将企业文化及职业素养训练、IT技能培训、业务流程实践等实训内容完全贯穿在模拟公司的运营过程中,从而使学生提前“就业”,身临其境地掌握企业文化、时间管理、项目管理、业务理解、需求分析、设计编码、产品监控、测试验收等软件开发流程及成熟项目的国际化开发规范,加强动手实践环节,完成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增强竞争力。现在,学院已建有大连市软件人才(大连理工大学)实训基地、大连理工大学―IBM实训基地、大连理工大学―瑞萨嵌入式实训基地、辽宁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近期正在筹建大连理工大学―微软创新中心。实训基地目前共培训学员近2000余人,其中60%以上留在了大连,就业率达到了100%,并不断接到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用人需求。

为了推动项目研发,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学校还与企业合作共同联建IBM技术应用联合实验室、Intel技术应用联合实验室、远程教育实验室等,由企业出资购买实验室设备、教材等,为学生提供技术研发和实践培训。

“学校―企业双向交流”的教师队伍―“请进来,走出去”。学院积极引进社会和企业界优质教育资源,聘请企业界著名专家、高级软件工程师或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校为学生开设专业教育、专业讲座或讲授技能型课程,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及时地传输给学生。目前,已聘请到以原盛大网络总裁唐骏、日本株式会社野村综合研究所总裁藤沼彰久为代表的IT企业相关兼职教师90人。同时,软件学院每年都组织相关教师定期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特别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最新技术知识。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和需求,学院灵活调整专业选修课程,使学院与行业、产业发展紧紧融合在一起。

在学生毕业设计指导上,采取“双导师制”,通过双向选择,在校内确定教师和在企业聘任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指导,设计题目大多选自企业的实际课题。同时,答辩形式可根据企业要求设在企业,聘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担当评委。

另外,为促进学校和企业的互相交流,学院还成立了对外合作办公室和由企业老总和软件学院人员组成的教育咨询委员会,定期组织研讨和双向交流,把握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方向,评估教育体系及专业学科建设,指导教育改革与培养方案的制定、院企合作等,以促进软件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