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忠诚撑起生命的蓝天

2008-06-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徐汇东 本报通讯员许艾素 本报记者温庆生 我有话说

5月14日14时15分,空军总医院90名医疗队员奉命集结,从北京南苑乘机紧急赶赴四川灾区。一个多月来,医疗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灾区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用忠诚和爱心,为灾区群众撑起一片生命的蓝天。

飞渡岷江

5月16日8时30分,医疗队搭上拉水泥的卡车,沿当年红军长征走过

的路,昼夜兼程,向汶川进发。经过55小时50分钟、1000多公里的连续急行军,终于到达汶川县城,又冒雨在绵池镇羌锋村连夜建起震区中心医院。

5月20日,医疗队得到消息:沙坪关村有一批受灾群众生命垂危,必须尽快实施救援!

沙坪关是汶川县城到映秀镇之间的一个山区村庄,必经道路两侧是林立的高山,地形险峻,中间是湍急的岷江,波浪翻滚,只能靠简易索道滑行,当地群众称为“死亡之路”。

医务部主任黄美良和张宏义、刘庆元、王琦、宁守斌等5人主动请战,组成突击队。他们身背装满药品和医疗器械、约20公斤重的背囊踏上征程。突击队员们把铁钩挂在索道上,靠重力滑到对岸悬崖旁边,然后拼力一点一点挪着靠近对岸。飞渡了岷江,他们又翻越7座大山,穿过4座险些坍塌的隧道,终于到达沙坪关。队员们连续工作36个小时,对沙坪关所有伤员进行手术清创处理。

重建藏族山寨医疗站

“重建家园阶段,要把帮助灾区恢复医疗卫生系统,尤其是村镇医疗站功能作为工作重点。”6月10日,空军总医院院长马中立带增援队伍赶到汶川,对工作任务作出调整部署。

涂禹山村在海拔2700多米的高山上,是一座建于明末清初的古老藏族山寨。震后,整个村寨沿着陡峭的山崖倾倒,医疗站仅剩下1位医生、4个药箱和一块写有“汶川县绵池镇涂禹山医疗站”的牌子。医疗队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立即组织开展医疗技术培训,赠送血压计、听诊器等200余件基层医疗站急需的日常诊疗用品,帮助这个医疗站恢复正常接诊及医疗功能,并针对当地村民常见疾病,留下足够使用半年的药品。

医疗队根据普查情况,帮助汶川绵池镇和克枯乡恢复卫生院医疗功能,并全力帮扶这两个镇所辖的19个村寨医疗站尽快开展工作。

打造医疗保障走廊

6月17日,为防止次生灾害,汶川灾区7.2万群众紧急避险转移工作全面展开。为帮助震区顺利组织紧急避险任务,医疗队在绵池镇紧急避险走廊沿途约18公里的地段,设立5个医疗点和2个流动巡诊点,开展医疗、防疫、心理和卫生宣教工作。

6月17日下午,克枯乡有1200多人需要转移到绵池镇避险走廊进行安置。从克枯乡到绵池镇约25公里,沿途有8处滚石区和一个千米隧道,群众转移遇到困难。医疗队马上派出5辆卡车,并安排队员到山上的每个群众家里,帮助他们收拾家什,迅速转移。为防止年老体弱的群众途中身体出现问题,医疗队在每辆车上安排一名医护人员全程保障,直至护送到安全避险安置区,住进帐篷。“有解放军的医疗队在,受灾群众就感到安全。”汶川县绵池镇党委书记赵彬激动地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