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自主创新 比肩世界

2008-07-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慧 我有话说

从一个上世纪90年代还在困境中挣扎的大型国有企业,到今天跻身世界机床制造业十强;从10年前赴外参加展览会,国外知名大公司的展台都在宽敞的大厅里,而他们却被安排在地下室,到终于登上多轴联动数控系统这个世界数控机床技术的制高点;从2002年数控机床产量不足两千台到2007年生产数控机床两万台――沈阳机床集团走过了

一段不平凡的路。

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让沈阳机床集团从濒于倒闭到焕发生机?董事长关锡友总结:“靠的是坚持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内在素质的研发。”

锐意改革:开拓发展新动力

“沈阳机床的发展是在世界机床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有专家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床生产基地。”关锡友说:“经过改革的沈阳机床已经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上世纪90年代,沈阳机床集团陷入低谷,步履维艰。万余人的中捷厂,账面上现金不过几千元;主力第一机床厂,连续四个月开不出来工资,第三机床厂破产倒闭,专家、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工人大批流失,整个集团处于倒闭的边缘。

“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改革。”关锡友说。从干部制度、用工制度到分配制度,沈阳机床一系列新制度彻底打破了干部铁交椅、工作铁饭碗、收入大锅饭的旧机制,建立起上岗靠竞争、提升靠业绩、收入靠贡献的新机制。通过一年多的整顿,集团干部员工人数和所属各分支机构均精简压缩一半以上,全厂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极大地调动出来。

为了在最短时间里赶超世界领先企业,沈阳机床提出要突出重围,实现跨越式前进。2005年,沈阳机床提出产品要升级换代,提高内在素质的理念。与此同时,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全面升级:从原来杜绝扩张、单纯依靠挖潜的内涵式增长转变为内涵外延双增长,从原本固定在沈阳的本土经营变为跨地区、跨国域的全方位经营,从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传统产品经营延伸到打造“沈阳机床”的品牌经营。

2004年10月,沈阳机床集团全资并购了德国希斯公司,把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世界名牌企业的产品技术、商标品牌和研发制造能力的所有权整体纳入沈阳机床的体系之中;随之又重组了云南机床集团和实现对昆明机床的控股。企业并购和重组使沈阳机床集团的服务领域、研发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人才、技术、市场等各方面搭建了一个国际通道。

“十五”期间,沈阳机床创造了年均增速47%的业绩,产品市场覆盖全国,并出口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产销量连续多年稳居国内首位;2007年,沈阳机床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跻身世界十强。

自主创新:凝聚核心竞争力

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其水平高低和拥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和很多装备制造企业一样,沈阳机床集团也走过了一段复制、引进外国产品的道路,但是,国外机床企业在数百年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对中国的机床行业进行了严密的技术封锁,“当时,那些机床的原始代码对我们来说就是比圣经还难的书,要读懂起码要五年。”关锡友感叹,“国外的新技术永远不会给你,我们不能只当‘打工者’,要想突出重围,必须坚持自主创新。”

磁悬浮轨道梁加工机床项目至今让关锡友印象深刻,不仅因为其中的技术难题是世界级的,更在于这个项目对于沈阳机床集团自主创新的意义。这组大型设备要求精度比正常规格机床严格数倍,在30米加工行程内误差不能超过0.08毫米,也就是不到一根头发丝的距离。在德国同行看来,沈阳机床集团根本不可能在6个月内完成全部项目。

但是,沈阳机床集团巧妙地选择了多项新技术集成方案,硬是走出了一条技术创新的路子:随着第一根轨道梁一次试切削成功,项目中的全部2251根轨道梁没有出现一件废品,这在德国人看来不可思议。

近年来,沈阳机床集团通过自主创新,产品档次不断提高,从普通机床到数控机床,再到智能化、复合化的数控加工中心,产值数控化率保持在50%以上。“十五”期间累计为国内各相关行业提供数控机床3万台,目前国内数控机床中每5台就有一台是“沈阳数控”。中高档数控机床成批量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制造领域,打破了长期以来进口数控机床对中国部分核心制造领域的垄断,扼制了数控机床进口增速过高的趋势。

人才培养:营造创新孵化机

多年来的探索让沈阳机床集团意识到,要打造国际化、世界级的企业,研发人才的培养是最关键的因素。

为加强人才培养,1997年沈阳机床集团出资送30多位工程师赴德国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回国后这些工程师开始了新产品的研发。如今,在这30位工程师中,诞生了沈阳机床集团10位总工程师,成为企业研发的中流砥柱。对此,董事长关锡友感慨:“单一产品的成功并不重要,更为关键的是在研发的过程中掌握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效应可以延伸到之后其他产品的研发中去。”

当记者问:“投入这么大精力培养人才,人才如果离开公司怎么办?”然后关锡友笑着说:“即使他离开公司,他也会服务于中国机床行业,就当我们为国家作贡献了。”

“要为企业培养研发人才,就要无怨无悔去投入。”为此,沈阳机床集团连续5年每年对研发进行4亿元的投入。3年来,员工总数减少一半,而科研人员却增加了3倍,集团5年来研发的210项产品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五年前重建研发队伍的成效已经显现。”关锡友自信地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