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积极向上 敢于担当

2008-07-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国平 我有话说

今天共有208名火炬手参与嘉峪关市的传递,其中有30多名是1980年之后出生的。这些人被人们习惯地称为“80后”。人们关心他们想着什么,在做些什么。在今天的北京奥运会圣火嘉峪关站的传递中,鹿璐、常海玲、门庭婷这三位女火炬手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复。

鹿璐:“志愿服务已经成了我的习惯”

1983年出生的鹿璐是在北京工作的嘉峪关人,能在家门口传递火炬,她倍感亲切。

一上大学,她就迷上了志愿服务,曾经获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的“优秀公益志愿者”称号。5月17日,她跟随一个组织到四川灾区“帮点忙”。但刚到那边,随行朋友看她年龄小,不放心,就让她5月19日回北京。都被送到机场了,她偷偷往回走,来到成都空军医院照顾病号。

她全心照顾着这些病人,“他们刚开始不怎么说话,但很快什么都跟我说,把我当亲人看待”。现在他们成了朋友。

7月5日晚上,她给这些朋友打电话,包括汶川的张小燕,分享她成为火炬手的喜悦,并许诺一定要带着“祥云”火炬再去探望他们。

她说:“只有当了志愿者,你才能体会到当志愿者的乐趣。志愿服务已经成了我的习惯。”随后她又补充道:“不过,当奥运火炬手的感觉实在是真的太好。”自豪,写在她的脸上。

常海玲:“跑好传承民族文化的关键一棒”

常海玲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歌舞团的一名原生态歌手,今天跑第3棒。

她介绍说,目前裕固族人口一万三千人左右,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而且会唱本民族歌曲的人越来越少,她妈妈就是其中之一。她觉得自己应该尽份力,所以从西北民族大学毕业时,她放弃在城市发展的机会,毅然回到老家,拜妈妈为师。

“来嘉峪关之前,乡亲们都来和我道别,他们把我的手握得很紧,说我是裕固族的骄傲。所以我没有理由不跑好这一棒,”22岁的常海玲边说边有些激动。

刚开始,常海玲想在传递时穿上民族特色服饰,把裕固族文化展现给大家,但被告知这不允许。她就做了个小小的红缨帽,准备戴在手上当装饰。后来她觉得这不合适,就送给了宾馆的同屋,火炬手王媛。

她不放过任何机会宣传裕固族文化。圣火传递结束了,常海玲说她要举起另一把火炬,“我要跑好传承民族文化的关键一棒”。

门庭婷:“只要坚持,梦想就能实现”

由于飞机延误,门庭婷今天凌晨三点才抵达嘉峪关市,五点半火炬手开始集合。基本上没有合眼,门庭婷就站到了队伍里,精神饱满。

1986年出生的她在北京师范大学就读。北京申奥成功时,她就暗想一定要考上北京的大学,可以就近为奥运做点事。结果她如愿以愿,而且还当上了火炬手,“这让我明白,只要坚持,梦想就能实现”。

传递时,她忘了疲惫,沿途群众的加油助威,让她体会到了什么叫荣耀。荣耀过后是责任。奥运会开幕时,她将在奥体中心的餐饮部服务,“除了做饭,什么都做”。她正在做好一切准备,点滴都不放过。

门庭婷认为“80后”不过是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而已,没有别的不同。“我们爱国,学习刻苦,工作努力,生活乐观,跟大家一样,”她说。

门庭婷说自己很平常,之所以能当选火炬手,只说明神圣的奥运,普通人也可以参与。(本报甘肃嘉峪关7月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