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就业服务纳入德育工作体系
学院积极把教育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努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并把学生就业工作当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工作来抓。
“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是学院构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一个显著特色。学院设有专门的招生就
几年来,面对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该院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求发展,整合社会资源,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学院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了冠县农业科技示范园教学实践基地;与工业强县高唐县联合建设教学实训基地;与时风集团公司、临清迅力汽车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建立了80多处校外实践基地。为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该院每年都要召开2次以上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不定期召开专场招聘活动,邀请用人单位来学院上门招聘人才。该院还建立了用人单位信息库,并在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济南、青岛等地建立了就业服务站。
谈到职业教育的出路时,学院院长王强说,高等教育不仅要使毕业生成为求职者,更要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为此,学院选择以创业教育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从2002年起,学院将SYB培训引入创业教育,成为SYB试点学校。2003年,学院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山东子课题的研究实验,创业教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2004年,由课题组孙庆珠等5位同志合编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教程》出版发行,并先后获得国家课题组和山东省课题组一等奖、获山东省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同年,教师戴凤兰编写的《创业就业指导》一书出版发行,成为教育部推荐教材。2007年,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该中心模拟企业运作方式,成立了5个保洁中心,承担学院的部分保洁业务,参加人数达到148人。目前,创业指导中心以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搭建起创业实践的平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挖掘德育资源彰显育人特色
聊城是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积淀。这里民风淳朴、人才辈出。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范筑先、张自忠、马本斋等英雄人物;当代又出现了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全国十大优秀检察官”白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徐本禹等先进典型。这些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是学院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
为此,学院认真结合实际,发挥区域德育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聊城优越的人文条件,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聊城革命烈士陵园、孔繁森纪念馆、范筑先纪念馆等单位建设了德育活动基地,定期组织学生接受教育和进行义务劳动,使英模精神扎根学生心中。学院组织学生听取徐本禹支教经历,邀请白云作报告。最近,又结合学习聊城市特警陈春龙同志在解救人质中英勇献身的事迹,组织学生参加了捐款和悼念活动,数百名学生自发为烈士送行。
聊城是山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市属唯一的高校,学院一贯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创业,并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德育工作中。结合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生活较为贫困的情况,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倡导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同时,还将学院的“五种精神”(敬业、奉献、拼搏、团队、创新)融入到教学与管理中,教育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荣誉感,不与名校的学生比名气,不与大城市高校学生比消费,而是要与他们比志气、比努力、比进步。实践证明,学院的教育富有成效。
学院以德育教育为主线,将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交融贯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素质高,水平高,成为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2007年,学院护理系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实习的学生为31人,实习结束后,有30人被录用。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就被单位“预订”,部分专业毕业生已供不应求,甚至出现“四个单位争抢一个毕业生”的火爆现象。
办学八年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高等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山东省资源节约先进单位,顺利通过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被教育部等6部委确定为“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验实训基地”。
在成绩面前,学院师生没有止步。学院党委书记孙庆珠表示,学院将继续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更加扎实有效地工作,向着“示范性高职院校”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