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杨不管”如此心态 全社会必须警醒

2008-07-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钟一苇 我有话说

媒体报道,最近安徽省长丰县两名中学生在上课时打架,其中一人因此死亡。在整个过程中,授课教师杨某当起看客,并未及时加以制止,而是继续上课直至下课。

此一事件发生于一个月之前,本身并不复杂,真正引

人关注的也不是命案的当事人,而是不闻不问的旁观者。虽然警方的调查显示,打架并非学生死亡的直接原因,而只起到诱发作用,但是作为教师,杨某的作壁上观却使得本可避免的悲剧竟然在偶然的诱因下发生了。一边是教师的身份和责任,一边是看客的冷漠和逃避,强烈的不协调感让人们诧异不已,并不断追问教师“责任”的深意。

网民戏称杨某为“杨不管”,十分形象地点出了这位教师的可谴责之处。无论从法理上讲,还是就道德来说,杨老师都有责任在学生发生纠纷以致拳脚相向时,予以及时的劝导和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事态导向好的方面。这些工作决非“闲事”,与知识教育同样重要,甚至更需要教师花费心血。因为此类教学之外的指导,往往蕴含了许多该如何为人处世的道德问题,尤其要求教师循循善诱,用心教导。而“杨不管”老师恰恰就是在这些应该倍加费心的地方,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这无疑是对责任的抛弃。更为可悲的是,他对责任的背弃甚至到了对生命麻木不仁的程度――当学生出现危急症状时,他竟仍然上课。所以,就“责任”而言,“杨不管”老师是极不称职的。

凡事有因有果。“杨不管”的“不管”超乎人们的预料,自然也别有隐情。根据媒体报道,“杨不管”所在学校在事前半年曾有轰动一时的血案发生。一位班主任仅仅因为批评迟到的学生,就被砍断4根手指。这样的教训大概也让“杨不管”老师心有余悸,因此在学生打闹时,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前整个社会大力倡导责任感和正义感。然而,置身事外的处世心态却被某些社会事件的渲染所强化。比如,有人“多管闲事”送受伤的老人就医,却被诬为肇事者,而在诉诸公堂之后,权威的判决却认定:见人受伤帮忙送医有违“常识”。这种道德上的反常,透露出“冷漠”和“逃避”已经成为某些人自我保护的手段,很具传染性。“杨不管”老师多半也染有此种病症,所以对职责之内的事情竟然采取躲避态度。

“杨不管”老师的失责之举自然应予批评,但就事论事恐怕远远不足以阐明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应该看到,一个“杨不管”的出现,乃是社会中“不管”心态的一次现身,全社会必须警醒!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